3万元资金、七八个工人起家,发展成为现有员工20000多人,年产量1000万双、产值超20亿元的全国民营百强企业。目前奥康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奥康之所以能有如此跳跃式的发展,得益于奥康不断的创新。而今奥康正以自己独有的创新能力带领奥康品牌由中国名牌走向世界品牌进军的路上。
“脖子以上的区别”带来大跨越
“人与人之间,鼻子眼睛都长得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就是脖子以上的区别,也就是思想的区别。”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一直用这句话鼓励员工观念创新。
奥康,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百强企业,在许多方面都是做着自己独特的尝试。1992年,启动积累资金,新建了3幢标准化厂房;投入160多万元购置国内先进的设备;新招300多名员工;1994年,对企业进行“自我改造”,把股东“所有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权”相分离。
将股东“所有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权分离、吸纳外部智慧,薪聘请职业经理人,决策多元化,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决议。“虽然奥康是家族控股,但实行的是完全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我们公司的高层大都是公开招聘的职业经理人。”他将目光投放得更远:奥康如果想走得更好,必须走出家族制管理,这是奥康的未来。在这种“创造性的破坏”下,令人欣喜的事情发生了。1995年,王振滔成功运作了10多家企业,组建了奥康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奥康经国家工商局核准为全国无区域集团。如今,奥康已经发展成为以制鞋为主业,涉足商业地产、生物制品等领域,下辖国内外18个子公司和事业部。
按照王振滔的说法:行动上有没有突破,没有创新,关键还在于思想观念上没有创新。所谓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奥康想问题的角度与别人完全不同。在企业内部一直坚信着一条理念:没有淡季的市场,而只有淡季的产品;没有过期的款式,只有放错的地方。
随后,1998年,奥康在行业内率先导入连锁专卖模式,在永嘉县上塘镇开出中国首家皮鞋连锁专卖店,并于同年首次被评为“中国真皮鞋王”。2001年,公司开始率先导入多品牌经营,先后推出康龙休闲鞋和美丽佳人高级时尚女鞋。在鞋类市场有重点、有层次地铺上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创新的结果是,奥康出现四次大的飞跃。正如公司总裁王振滔所强调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量脚定鞋”开启一个新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渗透到商品产、供、销各个环节,谁先技术创新,生产出成本更低、效用更大、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王振滔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些问题,一些新的火花总是在他头脑中冒出来,于是就有了一个又一个大胆的尝试。一天他突然想到:哪一天奥康开“不摆鞋的专卖店”,店里只摆一台电脑,顾客量好脚型,选择鞋子的款式、颜色、材质,定制完成后送货上门。“量体裁衣”可以,那“量脚定鞋”也一定行!
王振滔率领的这支奥康队伍向来就是不甘于平淡的,他们坚信“财富在头脑中”。几年前偶然冒出来的想法,促成了奥康第一台量脚定鞋机的出现。2007年9月,脚型测量仪正式在上海正式投入实用。这台鞋机的研制奥康共出资300多万元,由浙江大学的专家负责完成。开创了中国鞋业制造的一个新时代。
在他设想中,3~5年内,奥康每家专卖店都放上一台机器,每个普通消费者都可以享受定制服务。“让几千万双脚的脚型数据,都留在奥康的电脑里,”王振滔说,“获得这些数据,并且让它们的主人成为奥康的终身顾客,这才是我最想获得的宝贵财富。”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他们都深深领会并实践着这一句话。“创新是我们对未来追求的努力的态度。”这句话也为奥康上下带来了好运气。
据了解,自1998年奥康在浙江开设第一家连锁专卖店以来,借助特许加盟模式,连锁网络迅速在全国二三级城市铺开,目前,专卖店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随着今后不摆鞋专卖店的推广,专卖店数量将在空中快速铺设开。
日前,奥康集团的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级城市,形成了南北呼应、东西衔接的营销格局。这种连锁专卖特许经营模式的创新,为中国皮鞋业营销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虽然拥有国内制鞋业最大的营销网络,产品销售毫无问题,但奥康并不满足于品牌经营创利润,在众多制鞋企业还沉迷于连锁专卖的推行时,奥康再次迈开新的脚步。为进一步迎合消费需求,奥康以全新的营销思维将三大品牌整合,推出了“奥康名品空间”,这一“品牌超市”的营销模式改变了过去“单牌单卖”的做法,把诸多品牌综合在一起。目前,该品牌超市在浙江、湖南、福建等省全面铺开,整合后的超市拥有奥康、康龙、美丽佳人和GEOX等品牌。不久后,奥康“名品空间”还将引进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十余种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鞋业品牌。
创新的路还没有走完,梦想的路一直都在脚下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自我改造”迎来新突破
在变革的时代,抓住时机变就是提升。奥康巧妙地抓住了变革的时机,从内部找发展的突破口。9月13日,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奥康与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正式牵手,引进全球顾问团队科尔尼为自身发展“诊断把脉”。
作为中国最大民营制鞋企业老总,王振滔用“三个需要”表达了这次引进全球管理顾问的深远意义:是奥康自身内部管理发展的需要,是奥康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自然延伸的需要,是奥康由产品、品牌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型的需要。
[NextPage]
对于这次全球战略合作,有专家表示:标志着奥康从营销渠道变革迅速转向管理国际化变革,实质是拉开了鞋业界从制造、设计、营销终端的竞争向资本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全面竞争的序幕。“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王振滔的这句话体现着奥康这些年寻求管理变革所走过的足迹。
2002年5月和2006年4月,奥康先后两次对企业进行了机构改革和流程的梳理,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公司的管理跃上了新的台阶。
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起步大多都是个体工商户,亲缘、血缘关系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企业开始尝试股权变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4年,经过深思熟虑后,奥康对企业进行“自我改造”,把股东“所有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权分离,股东不再是当然的企业管理者,大量地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改革之后企业逐渐向规范化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每天上午8点,奥康的4300多名员工都能收到王振滔发来的短信。短信内容或是激励,或是分享心得,都是王振滔自己所写,每天不同,且“风雨无阻”。不知不觉中,奥康的管理中形成了一种“短信文化”的氛围,王振滔称员工为“战友”,员工也习惯从中自我激励学习,这拉近了他自己和员工的距离。多年的管理创新,也让奥康明白:一流的企业只管心;二流的企业只管人;三流的企业只管事。
“借力奥运”走向世界
王振滔曾经说过,祖国是他心中最大的品牌。十九年来,他一直在为打造中国第一品牌,成为世界名牌而努力。
2003年10月,奥康皮鞋新品牌主张“梦想,是走出来的”正式与广大消费者见面。这一全新的品牌形象,改写了过去奥康皮鞋“穿奥康,走四方”那略带乡土气息、还怀有典型上世纪80年代烙印的旧形象,为奥康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时代特征和积极进取精神与鲜明的个性追求。
3月22日在各大企业围绕“奥运会蛋糕”的激烈争夺战中,奥康幸运的拿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最后一张“入场券”,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皮具产品供应商。
奥康与奥运有不解之缘,奥康就是一个充满奥运精神的企业。从1988年创办的“奥林鞋厂”,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资助“奥康全明星雅典奥运助威团”,为中国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到今年正式牵手奥运,奥康和奥运变得更加密不可分。
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袁斌曾表示说,奥康面临着一个独一无二的市场营销平台、充分展示形象、扩大影响的机会,同时也有提升品牌的宝贵机遇。
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奥康还要以中国鞋王的身份为奥运助威!作为中国最优秀的鞋业集团企业之一,秉承“梦想是走出来的”品牌理念,奥康集团将会继续关注中国体育事业,将企业的梦想,融入到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中,期盼实现更多的北京奥运金牌梦想。
8月27日,在广州花都举行的“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第七届中国皮革皮具节暨奥康集团落户广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皮具产品供应商、中国最大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挥师南下,与有着“中国皮具之都”之称的广州花都狮岭镇签约打造“国际时尚皮具城”。
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这样描述他挥师南下的蓝图:确定了在中国制鞋领域的地位后,奥康还将构建起新的皮具王国。奥康将从这里走向世界,打造时尚化国际品牌,引领中国皮具快速走向世界。
11月22日,在北京奥体中心新闻发布厅,百余家媒体见证了中国鞋业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又一颠峰时刻:“中国鞋王”王振滔领军的奥康集团牵手“亚洲飞人”刘翔。这位雅典奥运110米栏冠军得主正式出任奥康奥运大使,并将在奥康集团支持下开展一系列奥运冠军圆梦活动。
“奥康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王振滔认为,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开放,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必须要适应变、顺应变,更要提前变。奥康一直都在不断的努力,就是为了让奥康的品牌走出去,迎接国际市场的洗礼。
奥康20年的跨越式大发展也表明,正是这种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奥康力创世界名牌的核心竞争力。
http://www.ppzw.com/ppzs/index.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