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液晶品牌模组鏖战难解!

液晶品牌模组鏖战难解!

作者:     转贴自:ICXO.COM    点击数:893


  纤薄轻巧、色彩绚丽的液晶电视为人们享受“视觉盛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在这眩目的液晶电视背后,却隐藏着企业之间激烈的技术升级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拉开序幕。

  进军模组拉伸价值链

  据世界品牌实验室http://brand.icxo.com/报道:与大多数消费电子产品一样,液晶电视在国内的起步也是依赖整机组装而发家,如出一辙,技术密集度高的液晶电视,其核心价值由产业链的上游所控制。与一统CRT彩电天下不同的是,国产彩电巨头已隐隐感受到在这块新市场上的失落感。因此,TCL、海信、康佳、厦华电子等几大电视巨头纷纷进军模组,拉伸产业链。

  “从CRT彩电向以液晶电视为代表的平板显示时代推进过程中,实际上整机厂商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无论是从价值控制方面还是核心技术掌握方面。”中华液晶网资深分析师张新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他解释说,为什么在CRT时代日本电子产品品质好?那是因为日本整机企业在显示屏处理电路环节做得很好,而实际上在液晶电视时代,很多整机显示的性能、参数基本上都在模组这个环节决定了,后端整机厂发挥的空间比较有限,其工作只能是锦上添花,“所以整机组装的价值实在太低了。”

  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扩大产业价值链,整机厂商必须逆流而上,打通上下游。而最靠近整机的上游就是液晶模组(LCM-TV)。液晶模组是将液晶面板、背光模组、驱动IC及其他材料装配在一起的显示组件,液晶模组加上机芯、外壳、电源等就可以组装成液晶电视整机。

  据国信证券家电行业分析师王念春分析,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作为液晶电视关键组件之一的液晶电视模组占整个价值链的比例高达35%~40%,液晶电视模组和整机制造合并占整个价值链的70%。如今各大整机厂商纷纷按照企业的技术能力、财力往上游扩展,进入模组环节,延伸了企业产业链,增加了产品国产化率,控制了整机成本,占据了更多价值,在毛利率低下的彩电行业效益也是显然的。

  争相与面板企业合作

  海信、TCL、创维、厦华已有实质动作,而康佳正急切地寻找机会。回看国内五大彩电巨头在液晶模组布局的历程,张新岗分析说,彩电巨头逆流而上的方式不外乎3种,其一就是自主组建模组生产线,典型企业如海信,其二联合其他企业联手进入,如一度甚为关注后来又不了了之的“聚龙计划”,其三就是通过参股方式直接进入模组生产大厂,如创维参股LGD广州工厂。

  去年9月,海信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模组生产线顺利投产,据公司董秘夏峰介绍,经过4个多月的运行,海信1期模组项目已经达到公司预先设计目标,产品良率高达99%,目前建立在1期生产经验上的设计产能100万片的2期项目也已经正式启动。据了解,尽管第一条生产线立足于海信自主技术的突破,但是来自上游液晶面板厂商——台湾奇美公司的协助配合也甚为重要。夏峰在言语中也透露,建设模组之后,公司跟上游的面板企业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

  之于“聚龙技术”,2006年,为控制上游话语权,深超光电与创维、TCL、长虹、康佳四家整机厂成立了聚龙光电,计划合资建设一条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当时聚龙光电拟与LGD合作模组,后因股权分割意见不一,加之各方对液晶显示屏的产业方向不一致,计划搁浅。此后,LGD在广州成立模组厂,各个彩电巨头纷纷寻找自己的上游合作者。

  而一度频频传出与康佳有股权合作的LGD广州模组厂最终花落创维,此外,早在去年就信誓旦旦要进入液晶模组的康佳,一度传出与中华映管、LGD公司等有合作,但是至今仍未见实质结果。康佳董秘肖庆接到记者电话,匆匆说到:“目前公司正在寻找机会,其他事情不再多说。”便挂了电话。

  背靠着全球液晶面板巨头——台湾中华映管这棵大树的厦华电子正忙于公司年产800万台生产基地的建设,对于项目进展,公司董秘林旦旦三缄其口。据了解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华映管为其配套建设的液晶模组也在同步建设中。林旦旦接受记者采访时仅表示,厦华正在着力提升整机制造水平,提高企业的毛利润,还没有考虑过介入上游的发展。

  对于这些整机巨头不同的介入模式,张新岗说,“与上游面板厂商合作的方式可能更现实一些。” 液晶电视示屏80%左右的成本都集中在了液晶面板上。不仅液晶面板价格的走势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价格,而且液晶面板质量、技术的好坏也关系着液晶示屏整体性能的高低。企业自己投资模组,不论是规模、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门槛都不容易迈过去。与其他厂商合作,因为本身都是竞争对手,利益很难协调,因此这种方式很难顺畅。

  另外,从液晶面板厂商来看,其投资金额巨大,受行业周期影响甚大,随着整个行业回暖,2007、2008两年,液晶面板供应商会赚得盆满钵满,但2009年之后估计再次出现供大于求情形,上游面板厂商也有稳定产量、与下游整机厂商合作的需求。综合考虑,还是与面板厂商合作是比较现实的。

  配套启动相关元器件研究

  介入液晶模组为整机企业逆流而上开了一条缝,而通过这条缝隙整机厂商是否可以开辟朗朗天日,还在于他们自己的“谋求”。

  张新岗坦言,模组装配技术门槛相对比较低,企业都是依据公司整机规模配套建设模组,其资金投入、规模都不算大,投资风险也不会太大,所以得到的回报也不是很大,对企业业绩表现、降低成本有一定帮助,但也不会太大。因此还是建议国内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要往更上游走。“只有往上走才可以拉长自己的价值链,否则未来留给企业的空间会越来越少。”

  整机巨头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其在启动模组项目的同时,配套启动了相关元器件技术的研究。海信电器10.03亿元的增发案中,除了7亿元的液晶电视模组外,资金用途还包括,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投资额1.51亿元,增资青岛海信信芯科技公司8368万元,均为向上游进军项目。

  液晶模组加上整机占据了液晶电视70%左右的价值链,但是最为核心关键的上游技术乃是液晶面板的制造。这也是为什么发展液晶模组,彩电巨头必须找到面板厂商的坚定支持。同面板制造技术的难度、投入相比,介入液晶模组还只能说是一块敲门砖。

  目前国内介入液晶面板制造的企业,包括已经投产的京东方、上光电和龙腾光电等三条5代线、广东信利集团的2.5代线、上海天马4.5代线以及在建的厦门中央映管面板项目,但是实际情况是,国产面板商主要供应的是中小尺寸的面板,按照目前液晶电视主流机型,至少需要6代线的液晶面板商供货,所以除京东方能够提供非常少量的液晶电视面板之外,国内绝大多数彩电企业所需的电视面板都要依赖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企业。

  相关

  液晶电视产业下游互动

  液晶电视整机是由液晶模组加上机芯、外壳、电源等组装成,其中关键的液晶模组是将液晶面板、背光模组、驱动IC及其他材料装配在一起的显示组件,而液晶面板则是由上游玻璃基板加上液晶等其他关键核心材料制备而来。液晶电视重要的部件就是液晶面板(LCD Panel),也就是液晶屏幕。液晶面板技术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产品的功能参数、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等情况。

  在彩电业的CRT时代,整机制造商和显像管生产商基本上是割裂的,上下游之间的分工很明确。但在平板电视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面板生产商还是整机制造商,都在寻求与产业链的另一端进行沟通,甚至相互渗透,而这种产业链的整合,显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发展趋势。

  整合产业链,打通上下游。随着各大整机厂商意识觉醒,整机厂商开始力争上游,进军模组行业已成燎原之势。另外相关的配套器件项目也在自主攻关范围内。

  而就在国内液晶电视整机整体诉求解决“上游产业链缺失”问题之时,不少面板商开始了整机制造。据了解,目前平板电视的上游企业,如中华映管、三星-索尼、LGD的利润只占液晶产业链条总利润的1/3,而强大的终端品牌的单位销售利润占总利润的2/3,为此,包括三星、LG、飞利浦、夏普在内的日韩上游企业都选择了同时进入终端制造领域。

  随着全球液晶电视产能向中国内地转移带来了对液晶面板及关键IC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液晶彩电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将对液晶面板及关键IC的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鉴于中国内地在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上的优势,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面板厂商、关键IC厂商和其他相关环节厂商向中国内地转移,通过本地供应有效降低成本,中国液晶电视产业链也将趋于完善。

  另外,由于电视面板的营收贡献已大于PC类面板,导致面板供需、淡旺季及液晶循环周期发生改变。对面板厂而言,产业生态的演变,上下游产业链各相关厂商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向更深层次发展。过去由面板厂主导液晶模块(LCM)生产,终端业者购买模块组装成整机,产业链中不同厂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模式开始松动。未来终端业者直接进入LCM领域,而面板厂放出LCM代工订单,或改成Open Cell售给终端业者的形式,势必增加。

  除了Open Cell外,Smart Panel等新的商业模式也在发展,例如奇美电子推出的“南海机型”,凭借在结构设计、集成制造方面的成本整合优势,在市场上反应良好,已经成为LCD TV专业代工厂商对抗品牌厂商的一大利器。

http://www.ppzw.com/show_company_news.asp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