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段永基先生2002年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述的观点。 段永基先生生于1946年,是中关村“元老级”人物,有着指点江山般的自信和超然。 在他看来,高新技术必须与传统产业结合才会有生命力。四通成功在打字机,方正成功在照排系统,联想成功在其汉卡。究其原因,他们的成功都在于原创性高科技的产业化,高科技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信息、网络技术最大的倍增效果是与传统企业结合,在美国各类传统企业都大规模使用信息技术。世界银行的一份测试报告指出:信息化或初步信息化可对传统产业产生四倍速发展效益。全球大的系统集成公司没有自己的产品,只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每年销售额30多亿美金,赢利50%以上。美国政府和企业的信息系统几乎都由专业集成公司提供,比如美国个人信用评价系统,为银行和众多商家服务;波音777的无纸化设计……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深入地使用到美国传统工业领域。 段永基坚持认为,计算机要深入到生产和服务体系,不能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封建割据”,产生数据鸿沟。不能用“大炼钢铁的方式搞信息化”,要用最少投资带来最好收益。任何产品的成本由制造成本和交换成本组成,网络技术是降低交换成本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这也是我看中宽带网络的原因。但具体做宽带业务时,要有准确、细致的商业模式。企业做市场不能太超前,只能超前半步,否则在市场和客户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只能惨淡经营。比如我一直认为GPS的位置信息有价值,还专门成立了汽车定位公司,然而最开始的商业模式有误,只看准出租车和私家车,公司运作六年都未成功。从今年开始,我们改变了商业模型,同一技术能挣几千万元以上。这次商业模式设计的目的不是自己怎样直接挣到钱,而是和传统领域结合,先让用户挣到钱,然后我们再从用户挣的钱中分出些给自己。帮用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我们的技术也就有了增值效果。只有让用户增值的技术才有市场价值。 2008年3月1日 新华网:长期从事电子商务研究的上海理工大学杨坚争教授等人在日前出版的《2008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指出,基于移动支付的支持,移动电子商务将提供个人信息服务、银行业务、交易、购物、娱乐等,移动电子商务时代已悄然到来,预计到2010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将达2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2002年到2004年间的调整后,从2005年开始,逐渐步入务实发展的轨道,2006年到2007年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文章指出,未来两三年中,现有的5亿中国手机用户的1/3都将升级到可玩游戏的中高端手机。预计到2010年中国手机游戏的用户将达到1.5亿至2亿人。以人均年消费120元计算,每年的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另外,截至2006年8月中国移动“手机钱包”的用户数已达到1200万户。 2008年3月1日 中新网:“股神”巴菲特的旗舰投资公司巴郡昨天发表年度业绩报告,现年77岁的他在致股东公开信中称已经认定4名人选,可接替巴菲特担当巴郡的投资总监,为这个业绩无可比拟的公司掌舵。 巴郡已为年纪老迈的巴菲特作好引退计划,打算将他的职务一分为三,分设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和投资总监。迄今只有主席的继任人选最明确,因为巴菲特说死后会由儿子接替主席的职务,以传承巴郡的企业文化。 行政总裁方面,巴菲特较早前曾表示巴郡董事局内有三名非常出色的人选,可能会擢升其中一人。投资总监方面,巴菲特称去年已于外界物色到4人,以管理巴郡的750亿美元投资组合及443亿美元的现金。 巴菲特的左右手、巴郡的副总裁芒格现时已84岁,比巴菲特还老。未知巴菲特是否锐意把管理层年轻化,他在信中提及4名候选人的背景,他们都是中青年人士,而且财政状况都非常良好。 巴郡董事局知道4人的长处,预计会聘请其中一人,若有需要会多聘人手。巴菲特指出4人现时都负责管理庞大的数目,而且对在巴郡工作非常感兴趣,并谓吸引他们到巴郡工作的条件不只薪金这么简单。 虽然次按和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等问题的迹象开始于去年浮现,但无损巴郡的良好势头。2007年对巴郡来说仍然是丰收的一年,业绩报告显示企业资产净值上升了123亿美元,相当于11%的增长。 巴菲特旗下有76间企业,尽管大部分都能避过去年金融市场的波动,但亦有小部分业绩欠佳。他旗下与房地产有关的砖、地毯和地产业务都面临挑战。 2008年3月1日 CCTV:3月1日《新闻联播》报道:一批由海尔(600690)美国工厂生产的卡萨帝变温对开门冰箱抵达青岛港,并于近日内上市销售。这款专为美国市场设计,并于去年初在美国上市后获得客户与消费者高度认可的高端冰箱品牌产品,开创性地实现了由海尔美国工厂向中国市场的“原装进口”。一位海归人士看到央视报道后意外地说:“我刚从美国回来,没想到在中国也能买到美国原装的冰箱产品。” 从由中国本土制造的产品向海外输出,到以全球品牌的身份向中国本土输出产品、以向中国消费者提供最新的产品和传递最新的生活方式,海尔所创造出来的这一“转型”之举,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向全球创造、中国品牌向全球品牌大步迈进的一个缩影。海尔冰箱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美国原装”的海尔冰箱进口中国,标志着两大飞跃的实现:一是海尔品牌正在具备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二是海尔品牌本身已具备全球品牌的特质,即真正成为站在全球价值链前端的品牌。
[NextPage]
首先,当全球企业都将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时,海尔之所以从成本不占优势的美国进口产品,是因为海尔在全球有7个独立运营的大区,每一个大区都有对全球资源整合、共享及再分配的全球战略和能力。这次从美国进口产品,就是海尔中国区与美洲区信息交换的结果。事实上,即便是中国区总部不向美国区提供信息,美国区总部也会在不久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大区出口变温对开门冰箱。而由于“美国造”、“泰国造”等全球各地的海尔冰箱产品有着很大的差异化,所以,集中投放中国不仅不会出现自我竞争的局面,反而会使海尔品牌获取更多的用户资源。 同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周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尽管中国制造了全球超过1/3的家电产品,其28种家用电器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但却长期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因为缺少自己的世界级品牌,使自己已经成为世界各品牌的廉价加工厂,也屡屡成为世界范围内反倾销、低附加值的代名词。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中国已连续11年高居世界反倾销排行榜第一名。所以,海尔从美国进口的变温对开门冰箱不是普通的产品进口,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海尔已经有能力完成中国家电企业新一轮全球价值链的轮回:成为真正的世界名牌,成为真正的中国创造。 所以,美国造的海尔冰箱进入中国,也成为中国首次“进口”自己自主品牌的创举。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海尔变温对开门冰箱因为贴上“美国造”的标签而使海尔成为 “洋品牌”。曾几何时,中国曾出现过跨国公司的“美国造”产品,但今天的“美国造”已经与当年有了本质的不同。30年前是“世界为中国制造”,30年后是“中国为世界创造”——来自中国的品牌、可以由美国、意大利、泰国等中国的海外工厂制造,并被包括中国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消费。 实际上,不断涌向海尔的产品需求信息表明,中国消费者已经进入一个家电消费升级的时代,很多已经购买对开门冰箱的用户时常抱怨冰箱空间不够用,这些用户甚至自己“设计”出了心目中的对开门冰箱:温度可以根据生活需要自由调节。而这样的冰箱海尔已于去年初在美国上市销售,同时还被誉为带领美国冰箱业“走向变温时代”的产品。此次,在美国制造并畅销的海尔冰箱进口中国,是对这种个性化高端消费需求的一种顺势反应。 2007年3月1日 羊城晚报:本报讯记者程行欢报道:中国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将从一罐小小的啤酒中得到反应。记者日前从拥有百威品牌的安海斯-布希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公司)获悉,专为中国春节而特别制作的百威“蚂蚁”电视广告在春节期间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这一体现中国元素的广告是百威啤酒首次在海外投放的中文贺岁广告。“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展现百威对中国市场的长远承诺和坚定信心。”安海斯-布希亚洲有限公司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程业仁表示。 “中国是AB公司最重要的国际市场。因此,我们一直在营销策略上不断创新,以提升百威这个品牌在中国乃至全球华人圈中的知名度。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蚂蚁新春贺岁广告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安海斯—布希亚洲有限公司大中国地区市场总监谢达忠表示,这一贺岁广告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以及中文百威商标出现在曼联和世界杯赛场,是利用中国元素影响更多的国际消费者的一个体现。 这个1995就引入中国,已经使用了18年的系列蚂蚁形象,为百威在中国树立高端形象立下了汗马功劳,百威方面并不打算换掉。程业仁表示,公司方面完全没有用新广告去取代蚂蚁的意思,但是公司希望能在广告中多加入一些消费者形象,在营销理念和品牌诉求上更为丰富。 2006年3月1日 第一财经日报:全球最大化工企业——巴斯夫收购另一欧洲名企德固赛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筑化学品部门1日落锤。巴斯夫德国总部宣布,已与德固赛达成协议,以27亿欧元收购该公司上述部门,其中包括5亿欧元的负债。 巴斯夫的这项涉及德固赛在华的3个法人公司的收购,仅仅用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年12月,德固赛有意出售该部门。该公司大股东RAG集团拟通过出售德固赛建筑化学品部门(或精细和工业化学部门)来筹措资金,用以收购由德固赛的老股东Eon集团(持有德固赛43%的股票)持有的德固赛其余股票。 之后,巴斯夫递交了收购意向。而其与德固赛的进一步谈判开始于今年2月14日,双方用了半个月时间敲定了这项收购。 巴斯夫中国区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此项交易尚还有待监管部门的正式批准,预计交易将在2006年年中之前最终完成。 全球建筑化学品市场估计价值约130亿欧元,每年增长4%~5%。巴斯夫执行董事会成员、负责特性化学品业务的凯迈业博士表示,“德固赛的建筑化学品部门,将为巴斯夫提供了在现有的建筑化学品价值链中向下游整合的良机。”据了解,巴斯夫在这项业务上的实力集中于原料制造,而非终端化学品。 这次收购,也牵涉到了德固赛的多个中国企业。其中,德固赛化学建材(香港)有限公司、上海麦斯特建材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麦斯特”)和上海麦斯特建工高科技建筑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麦斯特建工”)将并入巴斯夫特性化学品业务体系中。前两家企业为德固赛全资子公司,而上海麦斯特建工则为其控股公司,德固赛持股60%,共涉及员工300余人。这三家公司参与了中国众多重点桥梁和大坝项目。2004财年,德固赛中国拥有1400名员工,销售额为3亿欧元。 2004财年,德固赛化学建材业务销售额和税前利润分别是18亿欧元和2.01亿欧元。2005年前三季度中,该业务部门的销售额和税前利润为15亿欧元和1.74亿欧元。2005年,巴斯夫全球员工人数约为81000人,销售额超过427亿欧元。
http://www.ppzw.com/qyfw/default.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