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人民币本周可能迈入6元时代

人民币本周可能迈入6元时代

作者:刘春香等    转贴自: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数:1656


 
    昨天是清明假期后的首个外汇交易日,央行公布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为7.0020:1,升值172个基点,距“破7”仅一步之遥。这意味着,自2006年5月人民币“破八”以来,时隔近两年,人民币即将跨入“6元时代”。升值172个基点 本周有望破“7”

    人民币升值在加速。

    4月7日,央行挂出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美元兑换7.0020元人民币。当天,人民币较美元升值172个基点。至此,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4.3%。

    同样在昨天,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中间价首度跌破0.9:1的整数关口,达到1港币只能兑换0.89884元人民币。

    2005年7月,当央行宣布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就一刻也没停歇过。今年以来,这种升值还在加速。外汇市场交易员指出,美国近期公布就业数据疲软以及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导致美元持续疲软,这客观上促使了人民币的升值。

    有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达7.0020:1,距离破“7”仅一步之遥。据称,如果不出现意外,人民币本周内就很可能迈入“6元时代”。

    哪些利好

    香港消费统一打“9折”

    刚从香港“血拼”回来的周小姐昨天笑欢了。同样一瓶迪奥的香水,两年前买要花600多元人民币,如今只需要539元,“不是香水降价,是人民币更值钱了!”

    香港“血拼”很划算

    两年来,随着人民币的逐渐升值,人民币比港币越来越“值钱”。昨天,央行公布的汇率中间价显示,0.89884元人民币就能兑换1港币,近两年人民币几乎升值了约13%。

    “2006年在香港买一款迪奥的香水套装,价格是599港币,当时折算下来相当于611元人民币,这次我去买大概只需要539元人民币了!”周小姐笑着说,如今去香港购物,所有商品几乎都相当于打了9折。

    据最新零售数据显示:今年1月香港的零售业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2%。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内地旅客购买欲增强是零售额增加的很大一个因素。

  留学美国一年省2万

    当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进入“6元时代”,前往美元区国家和地区留学的人们欣喜地发现,一年下来可省好几万,美国已成为留学的热门国家之一。

    “这两年来赴美留学的比重已经从10%增长到现在的20%。”据成都本地一家出国留学服务机构王小姐透露,按照每年2~4万美元的学费计算,今年赴美留学的平均成本比去年便宜2万元左右。

    哪些弊端

    人民币升值麻烦随之而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月份和2月份,我国的通胀指数分别为7.1%和8.7%。人民币升值紧跟其后,但并未能阻止通胀的上升。

   人民币升值难抑通胀

    “人民币升值和通胀并存,现已是一个问题”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指出,事实上靠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胀的预期已经在现实中日渐削弱。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则指出,加速升值的人民币不仅不能使国内通胀在短期内得以缓解,甚至还可能对经济过热“火上浇油”。由于目前的通胀还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要动力,如果人民币加速升值将使得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国内资产价格将近一步被推高。

    人民币升值由此导致的企业倒闭、外储缩水、通胀居高等等问题已经大量暴露。

 

[NextPage]

   美元理财品“不赚钱”

    2006年~2007年,各家银行推出了很多款境外理财产品,其中以美元和港币居多。

    殊不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远远超过了境外投资的收益。不足两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4.25%。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投资银行的境外理财产品,按照当时的普遍收益率,即便是能够连续持有两年,其累计收益率也就在10%左右,加上美元贬值,客户非但不能赚钱,相当于还亏损了约30%。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利益博弈

  然而,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哪些人在欢呼雀跃,哪些人在独自悲伤?人民币升值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利益博弈?

    博弈一

    国外投行机构获利中资行叫苦不迭

    接连抛出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的不但有美国、欧盟等等,据了解,大多数国外投行都争相呼应人民币升值。事实上,他们背后的利益诉求才是真正目的。“很明显,这些公司从人民币升值中得到了利益,而且得到的还不少。”国内经济学专家赵晓对此指出,外国投行或者机构如果投资中国战略股,那么他们在中国兑换人民币的时候,将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银行却叫苦连天。由于人民币升值而带来海外投资的损失,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

    博弈二

    美试图占领中国市场

    来自中国海关的消息,2月份我国对美的贸易顺差增速已经降到了0.4%。带来的变化是,欧盟取代了美国,成为中国贸易顺差第一,而美国则排到了第二。

    随之而来的就是美国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加大,美国试图增加出口来赚取更多的钱,以带动经济的增长和解决就业等问题。但是,事情往往并非如此简单。“试图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寻求开放的金融市场才是他们的真正愿望”,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

    赵晓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金融规则和金融市场体系才能在中国市场上得以释放”他说。

    更为直观的说法是,目前中国的汇率政策,影响了他们与中国经济更多的融合。

    事实上,真正的公开市场并不存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财长保尔森中国行,已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至少,人民币没有在这个期间加速升值,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期。

 

 

http://www.ppzw.com/show_company_news.asp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