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虚胖:中国制造的深度症结

虚胖:中国制造的深度症结

作者:     转贴自: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2009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汹涌波澜将“中国制造”的豪华阵容快速地推到了炫目的镁光灯前。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美国人一天24小时,从起床的闹铃、上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及睡觉的拖鞋睡衣,“中国制造”的标签随处可见。而另一个十分具体的数据是:2007年,中国向全球出口鞋类产品80亿双,地球村里平均每个人就要穿1.6双中国鞋……见缝插针的渗透能力为“中国制造”拿回了一张张大红的成绩单:2007年,中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增长25.7%,实现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但是,盛景与繁华并不能覆盖中国制造的隐痛与痉挛——产品低端、利润微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让我们通过“微笑曲线”看看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基本生态吧: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儿童玩具,商场的零售标价是100美元。这种玩具的设计商和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生产商是中国企业。玩具设计定型后,美国公司将订单下给一家香港贸易公司,每件价格为50美元;香港贸易公司转手将订单交给中国一家外贸公司,每件价格为22美元;这家外贸公司再向广东和江苏的两家工厂订货,每件价格15美元;包括人工和原材料,工厂的生产成本是12美元;美国公司拿到玩具后,以每件82美元的价格卖给商场。粗略计算下来,中国生产企业的毛利润是每件3美元,中国外贸公司的毛利润是每件7美元,香港贸易公司的毛利28美元,美国公司的毛利32美元,商场的毛利是18美元。在此链条中,中国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才获得了10美元,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

    利润的平均化理论对于“中国制造”几乎无解。质言之,中国企业能够从全球财富的分配中拿到“沧海之一粟”,并不是国外企业和经销商的施舍,凭借的只是几百年前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所推崇的比较优势工具,即通过压低劳动力价格(进而压低产品价格)维持利润的生产渠道。一份来自汽车制造行业的统计数据表明,做同样一份工作,中国工人所获得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1/29、德国工人1/45。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广东省外资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25%的员工不能按时领取工资,半数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结论已经非常明确。尽管可以依靠对劳动力资源最大程度地“抽血”维系中国制造的资本循环和剩余价值的产生,但也同时将中国企业讳莫如深的羞涩无情地抖落了出来: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支撑,我们只能处在为他人“打工”的位置,赚取微薄的加工制造费。于是笔者想起了一个让人耳朵生茧的神话: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是希腊最勇猛的战神,虽然刀枪不入,但脚后跟却是致命的弱点,当箭射中他的脚踵时,阿喀琉斯的生命却就此终结。希腊人可以至今为自己的国家拥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但是我们却无论如何不能原谅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技术创新的贫乏与羸弱。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近15年来,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在我国申请发明专利的比例是6.4比1,而且在信息领域外国企业在我国申请专利占90%。无独有偶,作为制造业“发动机”部分的装备制造业,国内固定资产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和60万千瓦发电机的控制设备几乎百分之百靠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制造装备、数控机床和其他数字化机械如纺织机械、多色胶印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落后,其产品增加值率仅为26.2%,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相比分别低23、22和11.7个百分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有识之士大声呼吁,中国在很多领域已错过了10年乃至20年的技术积累期,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未来仍然难以摆脱受人宰割的命运。

 

http://www.ppzw.com/show_company_news.asp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