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对收益超过6%者要多质疑

对收益超过6%者要多质疑

作者:     转贴自:华龙网    点击数:680


  近期,百姓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再像以往那样不由分说地购买,而是变得小心——因为人们发现,银行理财也可能理亏了。

  银行应主动提示风险

  有专业人士指出,购买带有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发生亏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这一点与基金、股票发生亏损一样,需要广大社会公众有一个理解和接受的过程。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执行行业自律标准,在推广各种理财产品或信用卡业务的时候首先应主动、客观进行风险提示,杜绝刻意夸大宣传产品回报的营销方式。同时,协会还会广泛开展对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

  而对于社会公众,到金融超市中挑选商品,就要多下点功夫才行。

  社会公众在挑选理财产品时,有几点需要注意:投资理财产品遵循“高风险、高收益,无风险、低收益”的原则,并且应当对宣传“预期”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或多或少有所警觉。百姓常见的理论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只是国债与银行储蓄存款。目前购买预期收益超过6%的产品时,百姓必须询问的,除了“我能得到什么”,还应有“我会失去什么”。

  理财市场供求错位

  其次,了解自己并且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理财产品,自己能承担多大风险,能够投资多长时间。许多人把多年不用的资金存短期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再寻找理财产品,既增加管理成本,也失去获得更高利润的机会。

  有的人把马上要花的钱投入到股市,结果市场调整造成巨大亏损。当前更多的人是购买他本人不了解的理财产品,如遇证券市场波动、利息调整或者急需用钱而无法变现,反倒给生活增添了麻烦。

  银行理财产品的广告,在各种媒体上都能见得到,几乎走进任何一家银行的营业大厅,都能看到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品,找到银行的理财经理或者客户经理,他们向客户推荐的,甚至还包括已经出现争议的产品。

  有商业银行专业理财师认为,现在的银行理财市场有着巨大的供求错位,作为弥合供求关系的销售人员,也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人员队伍,发展的速度落后于理财市场的发展速度。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在百姓心中“天然”的信誉是不可动摇的,但精心的呵护和相互支撑才是共生之道。在这个全民理财的时代,银行理财产品对客户而言是获利的机会,对银行而言是发展的机会。
 

http://www.ppzw.com/show_company_news.asp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