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601857.SH)前几年在海外豪派红利,内地股民无福消受;今年终于分到了每股0.15元现金,却连弥补股价亏损的零头都不够。
早在此次年度分红之前,2007年中,中国石油在香港市场分红2毛钱,因A股尚未上市,A股投资者并未享受那次分红。中国石油A股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深深受伤的散户不认为1毛5是个“合理”的补偿,而更令其焦躁不安的是中国石油前几年有着高额的海外分红。
亏损超过500亿弥补不到6个亿
2007年度末期,中国石油拿出287.08亿元做为拟分配股利,每股派送1毛5左右。与跌跌不休的中国石油股价相比,这点钱根本算不了什么。
年报公布时间是3月20日,在距中国石油A股上市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以上市首日最高价48.62元和3月20日收盘价21.90元计算,其间蒸发了约1068.8亿元的流通市值,超过了上市首日流通市值的一半。投资者在中国石油的股价下跌中一次次“含冤”。
在40元、30元和21.9元三个关键价位考察中国石油“套人”的深浅。股价40元之时,90%筹码集中在39.35-47.30元之间,取中间数43元计算,当时投资者的总浮亏数目约在120亿元。股价30元之时,90%的筹码在30.05元-46.25元入场,平均成本36.95元,整体浮亏约在278亿元。股价在21.90元之时,90%的筹码在股价21.95元-43.05元之间购入,平均成本25元,整体浮亏约为124亿元。纵观中国石油上市之后的各个阶段,投资者基本处于亏钱状态。287.08亿元是面向所有股东进行分红,40亿股的流通股只占总股本的2%,287.08亿元中不到6亿元是派给“受伤”的流通股股东。而中国石油在A股上市的筹资额约在500亿元。
海外分红远胜A股分红
以投资者的损失来衡量,中石油此次年度分红少得可怜。另据消息称,中国石油在美国上市融资不过29亿美元,而上市四年累计分红高达119亿美元。
联合证券分析师肖晖表示,中石油在美国发行的是存托股份,一美国存托股份相当于100份港股。“存托股份并非真正的股票,它的发行并不增加股本。迄今为止,中国石油仅在A、H股发行股票。但是持有存托股份在分红上享受着与A、H股股东相同的权利。在分红上,中国石油并没有什么问题。”
在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分红能力的高低,往往是投资者选股的一项重要依据。2000年,中国石油香港上市,“股神”巴菲特大量购入。巴菲特看重的多个方面中,中国石油承诺每年以净利润的45%分红即重要指标。
中国石油年报显示,公司董事会同意将截至2007年底1456.25亿元净利润的45%用于年度股息派发,金额约在655亿元。而2007年中期,中国石油已经在香港市场派送了每股约2毛的股息,以当时约1790亿总股本计算,派发股息金额在360亿元左右。用年度净利润的45%与中期派发股息金额相减即2007年度末期拟分配的股利287.08亿元,以期末1830亿股总股本计算,每股派发1毛5符合上述45%的分红指标。
虽然在分红上中规中矩,但是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认为,以股息计算,投资者在中国石油股票上的回本时间较长。在股价48元之时,年度分红要高达9毛多,才能在50年内回本;年度分红如果低于4毛,回本时间则要超过100年。如果没有突发性暴涨,投资者需要在该股上苦熬多年。再者,计算中国石油目前息利,以3毛5除以3月20日21.9元的收盘价,年息利仅1.6%,低于目前银行存款年利4.14%。“买进价格不同,回本的时间也不同。而与银行年利息的比较,也可以作为投资者的一个参考,这里剔除了股价波动的影响因素。”
[NextPage]
中石油市盈率已达30倍以上 股价20元不是底
中国石油(601857)股价的涨落已不再是特定某一上市公司市场命运的兴衰浮沉。
由1830亿总股本、1619亿流通盘(目前可流通股份40亿股)奠定的无与伦比的江湖地位——占上证指数权重20%,决定了中石油已经成为中国股市阴晴冷暖的重要风向标,尤其在目前中石油股价已被拦腰斩断和市场信心极度低迷的关键时刻。
3月20日,中石油发布了2007年业绩公告。由于0.75元的每股收益明显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0.80元,公司股价重挫了3.01%.;受其股价大幅低开下跌拖累,上证指数一度暴跌230点,跌幅达到6.13%。虽然于中石油发布业绩公告前后,中信、中金、东方、西南、平安、安信、国泰君安等多家机构相继发表首次推荐或增持的评级报告,认为中石油的股价已经接近合理估值区间的下限,未来12个月动态市盈率合理估值区间在25—30倍之间,
但中石油股价的无情下跌,导致市场对中国石油估值合理性,乃至整个市场估值中枢能否就此不再下移产生深度怀疑。
3月21日,中石油股价收于21.03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97%,2月25日—3月19日18个交易日间形成的均价22.44元低位支撑平台再度被击穿。
恰在中石油公布2007年年报业绩的同一天,国信证券研究员李晨发布了题为“中国石油:20元不是底”、投资评级为中性的快速点评。
倘若中石油20元股价不是底部,那么中石油的合理估值区间又应该是多少?导致中石油估值区间不断下移的因素是什么?
中国溢价极限
“虽然流动性过剩和上市公司业绩高成长可以允许中国市场估值出现一定的溢价,但中国溢价并不是没有极限。”李晨不无感慨地评价国内部分机构给予中石油平均25倍以上市盈率的动态估值。
他认为,世界巨型石油公司的估值是围绕资源与技术定价的,从全球视角看,只有同时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石油公司才可能享受较高的估值溢价。
据其对全球18家国家石油公司+7家非国家石油公司在2000年-2006年的市场估值波动研究发现:完全是资源提供者的巨型石油公司平均市盈率估值仅仅略高于6倍;资源储备优势相对较弱、技术水平具有绝对优势的石油公司平均市盈率为11.4倍,资源储备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石油公司平均市盈率为7.8倍。
按照资源与技术并重顺序排列,技术和资源同时具备综合优势的公司能够享受15-20倍市盈率的最高估值;技术领先、资源不足的公司平均市盈率估值在10—12倍;而技术和资源都不足的公司仅能享受8—10倍市盈率。
从资源禀赋分布看,中东前5名国家石油公司石油储备占世界储量的54%,世界前10家国家石油公司的储备占世界储量的3.5%,世界最大7家非国家石油公司占世界储量3.5%,中国占世界储量的1.3%。
作为国家石油公司的中石油,其储采比仅为10,大大低于世界18家国家石油公司平均储采比65.3,仅与7家国际石油公司的平均储采比9.8相当。
但现实是,没有丰富资源同时缺乏技术实力的中石油,其市盈率估值却是全球最高的。李晨强调,对由国家风险溢价、所在国经济增长速率、供求、资本市场等因素促成的溢价估值,不能简单凭借市场信心和民族激情,必须寻找一个合理的底线。
通过对中石油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对比发现,其合理估值区间应在8-10倍市盈率,这一估值恰恰为2006年以前中国石油在香港国际市场上的估值区间。考虑到石油股短期供应稀缺影响和国内股市较为充裕的资金流动性,中石油较合理估值溢价100%是可以接受的。按照2008年中石油较为乐观的预测每股收益计算,其合理价值区间应在16元—20元之间。
“但是从现有市场数据看,中国石油2008年每股收益达到1元的概率非常低,加之溢价估值的短板效应日益凸显,20元股价是很难支撑住的。”李晨对目前部分机构认定中石油股价处于合理估值下限的说法表示了极大担忧。
[NextPage]
中石油溢价短板
“国家成品油管制政策是中石油高估溢价最为致命的短板,其业绩要想高于市场预期,必须在和政府进行的油价政策博弈中获胜。”李晨对中石油目前估值中枢能否就此不再下移如此评判。
在国内品油定价管制下,无法享受油价上涨带来的高油价与高炼油毛利的好处,及无法规避油价下跌带来的盈利下降,是李晨认为中石油这个国家石油公司不但不能享受溢价,反而要予以折扣的一贯逻辑。
他指出,2007年中石油业绩普遍低于市场预期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而同期政府出于对CPI上涨的担忧严格控制国内成品油的上涨,导致炼油与销售业务亏损206.8亿元,另外因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公司的上交石油收益金以及油气安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也是公司业绩增长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
对于国内机构依据中石油未来油气资产价值会随着油价显著提升,进而促进公司股价估值稳定的说法,李晨并不认同。
他强调,尽管2007年中石油原油和油气产量继续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油气现金操作成本从6.74美元/桶上升至7.75美元/桶,升幅达15%,资本性支出从2006年的1051.92亿上升至2007年的1342.56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公司拥有的油气田开采状况正在恶化,油气产量衰减率正在逐年上升,鉴于主力油气田已经进入开采的中晚期,为维持目前的油气产量规模或油气产量的略微增长,所需投入生产要素将越来越多,未来油气产量难以大幅增长。
由此看来,指望中石油油气业务支撑公司高估值的希望或将落空。
在李晨看来,中石油油气资产价值的提升取决于油气价格的提升。而中国国情的现实决定了政府价格管制的长期性,对2008年的石油价格机制改革不能抱过高期望,实质性的机制理顺在2008年无法实现。和成品油相比,
油气价格的提升难度会更大,因为油气主要的用户为华能、申能等国有大型电力公司,在电力价格没有理顺的情况下,油气价格上涨导致中石油油气资产价值大幅提升也是不现实的。
据北京一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在2008年成品油价格不可能大幅提升,政府将动用税收手段,缓解中石油和中石化炼油与销售业务亏损的问题。
“中石油的估值高低不仅取决于国家溢价等估值要素,更重要的是其未来业绩增长预期。2008年中石油业绩可能显著下滑的风险将对现有估值构成严重冲击。”
当记者问其中石油20元为什么不是底部时,李晨作出上述答复。
击穿20元“底部”的外力
“中石油2008年业绩显著低于市场预期将是其股价估值稳定的最大冲击。”李晨对中石油股价20元不是底部作了进一步补充。
他指出,2008年中石油的炼油与销售业务继续难以盈利。2007年公司炼油业务在原油加工量增加4.9%,炼油现金操作成本从2006年169元每吨下降至155元的前提下,依然全年亏损了206。8亿元,而在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上涨的2008年,其炼油业务成本将会更大幅度地上升,其外部经营环境不但难以大幅改善,甚至有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更大拖累。
据其模型预测,中石油的炼油业务将在2008年第一季度出现大幅亏损,估计亏损数额达到200亿元以上,这一亏损数据已经接近2007年的全年亏损额度。加上石油特别收益金和成本上升影响,预计一季度中石油的每股收益在0.12—0.14元。
而此前市场对中石油2008年的预测每股收益水平将在1元以上,折合季度每股收益,至少达到0.25元/股的水平才能实现全年的预测目标,但模型测算数据比市场预期低了50%以上。
“如果年内不出台暂停征收或减征特备石油收益金、提高成品油价格等利好政策,中石油2008年业绩能否继续增长都值得怀疑。”李晨对中石油2008年的业绩增长表示担忧。
看起来,按2007年每股收益0.75元计算,中石油市盈率已经达到30倍以上,相对公司业绩成长的不确定性,20元能否成为中石油股价的底部真还有点悬了。 (朱益民 21世纪经济报道)
[NextPage]
中石油:从“第一熊股”到“护盘主力军”
□本报记者 周文渊
近期大盘连续大幅下挫,接连跌破3800点、3700点关口,与大盘暴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度拖累股指的两市第一权重股中国石油却表现强劲。昨日中国石油高开后一度快速跳水,不过尾盘又迅速拉升,最终收盘报于22.58元,上涨0.44%;与上证综指2.53%的涨幅相比虽然略有逊色,不过从指数走势来看,正是尾盘中石油的支撑,指数才得以逆转颓势,快速上涨。当日中国石油H股走势更为强劲,收报于9.84港元,全日上涨2.5%。
纵观中国石油登陆A股市场的历程,可以发现中石油正在完成由“牛市第一熊股”到“护盘主力军”的蜕变。有乐观的分析员甚至对记者表示,如果当初说中石油是股市暴跌的导火索,那么此次中石油的企稳可能意味着市场下跌空间已经有限,市场的整体企稳已经不远;不过也有研究员认为,中石油的短期表现并不具备十分的说服力,市场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蜕变为“护盘主力军”
中国石油从登陆A股就充满争议。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回归上海证券交易所,当日股价开盘于48.60元,短暂上摸至48.62元最高点之后,股价开始快速下跌,最终收报于43.96元,较发行价上涨163%。然而,与上市之前的万众期待不同,中石油上市之后连续暴跌。如果以最高价48.62元和2008年3月13日创出的上市最低价21.34元来比较,中石油股价已经被腰斩。国内市场给予中国石油的高估值也明显拖累了中国石油H股的走势,在次贷危机的推波助澜下,中石油H股在07年11月1日创出20.25港元的最高价后就一路下跌,截至昨日收盘报9.84港元,股价同样跌去一半。正是因为弱势表现,中石油被股民称为“牛市第一熊股”。
由于是两市的第一权重股,中石油的暴跌也拖累股指不断走低,成为市场空头的有利武器。中石油的上市一举击破当时的蓝筹泡沫,股市开始了一轮中期调整。以中国石油上市之日为起点来计算,截至昨日上证综指下跌幅度已经达到34.9%;如果从上证综指创出新高的07年10月16日计算,跌幅已经达到37.62%。
不过,如果对比上证综指和中国石油进入3月份以来的阶段表现,用“优秀”来形容中国石油毫不过分。根据WIND的统计,从3月3日至3月18日,上证综指下跌了13.5%,特别是近几个交易日接连跌破3900点、3800点和3700点整数关口;而同期中国石油则是小幅上涨0.4%,强势地位一目了然。特别是上周五中石油力挽狂澜,尾盘迅速拉升股指,最终红盘报收,中石油俨然已成“护盘主力军”。
机构开始介入
连续下跌使得中国石油股价遭受重创,目前估值风险已经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前期大举抛售的机构也开始重新配置中国石油。上证所的数据显示,3月14日一共有7家基金公司同时买入中国石油,这也是其上市以来单日最多基金公司买入的一次,7家基金公司买入总金额达到4.89亿元。
不过,根据最新的业绩公告,2007年中国石油每股盈利达到0.81元,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其市盈率达到27.87倍。而截至昨日,全部A股的市盈率为27.51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26.17倍,相对于大盘来说中国石油的估值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而由于大盘走向仍不确定,加上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和石油价格的巨大泡沫,中国石油A股未来走势具有浓厚的不确定性色彩。
[NextPage]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中石油探出大盘真底!杨百万3月20日要满仓
全景网3月20日讯 美股道琼斯指数前夜暴跌2.36%,同时浦发银行昨日高票通过了增发8亿股A股的计划,加上国内面临其它敏感事件的冲击,引发蓝筹股周四早段集体跳水,A股市场以全线普跌之势一路下挫,其后中国石油、中国平安等权重股复牌逼近跌停,更是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打击上证综指狂泻245.27点并低见3516.33点,进一步逼近“530”暴跌中的低点;不过,其后地产股和银行股在万科A和招商银行的带动下展开绝地反击,大量机构买盘的集中进场随即激发市场斗志,深沪两市以全线普涨之势反手向上攀升,上证综指接连收复3600、3700和3800三大整数关口,最终以42.45点的全日升幅奠定胜局,并稳守在3800点关口之上。
今日上证综指收市报3804.05点,涨1.13%,成交1083.78亿;深证成指收市报13548.61点,涨3.87%,成交522.52亿。两市共成交1606.30亿,较昨日同比放大近两成。此外,中小板指收市报5121.67点,涨3.08%;沪深300收市报4001.83点,涨2.90%;上证50收市报3011.78点,涨2.26%;分析师指数收市报4403.84点,涨3.69%。从上述指数的表现来看,表征基金重仓股的分析师指数表现强劲,遥遥领涨各大风格指数。
从盘面观察,今日两市有交易的1406只股票中,仅有77只个股下跌,其中涨停的非ST类股有55只,涨幅超过5%的个股多达368只,而跌幅超过5%的个股仅有4只;从行业指数的表现来看,除采掘行业下跌0.93%以外,其余行业全线上涨,地产行业大涨5.73%涨幅居首,传播、农林、运输、公用、造纸等行业均涨逾4%。
作为基金重仓的传统的人气龙头,今日万科A和招商银行受到大量资金的集中涌入,从而成为了刺激市场人气回升的催化剂。市场人士认为,持续的大跌令市场信心一落千丈,开放式基金也面临着极为沉重的赎回压力,基金投资者极为需要一次有力的提振,以应付逐渐逼近的流动性危机。
同时,今日上证综指进一步逼近去年“530”暴跌中的低点,历史再度重演,也引发了投资者对于管理层救市的憧憬。有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实行草案征求意见稿原计划在本周三晚间公布,但管理层最终决定暂缓公布,理由就是担心对A股市场构成冲击。
因此,市场人士认为,在以基金买盘的带动下,技术性的逢低买盘跟随进场,最终推动了A股市场今日午后的反弹。
不过,此前曾被机构买盘力捧的中国石油今日遭受重挫,仍令市场信心遭受打击。同时,更多的市场人士相信,在当前不确定性消除之前,机构投资者不太可能冒险大举回流做多,今日盘中反弹所伴随的较低成交量,也反映了买盘信心的不足。(全景网/陆泽洪)
有意思的是之前杨百万声称3月20日要满仓!,并坚称自己的预测一定准确!
[NextPage]
中石油:已提出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请求
作为中国最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中石油昨日在香港召开的年报发布会不出意料地受到各路媒体的高度关注。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昨天的发布会现场看到,尽管距离会议开始还有足足半小时,但整个大厅内已是人头攒动,等候的媒体如临大阵,而摄像机、摄影机、俗称“长炮”的高倍镜头、笔记本、录音笔……各路先进的采访装备也是横七竖八摆了一地,仿佛这里就是一个新闻的战场。
由于本报记者率先占据了前排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在提问时间开始后,上海证券报获得了第一个发问的机会。蒋洁敏听完提问后称,这还是第一次在香港接受内地媒体的采访,随后一一作答。
上海证券报:国际油价今年以来持续高涨并站上每桶100美元,但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一直没有跟调。作为国内主要的成品油供应商之一,中石油在过去这段时间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并作出了很大牺牲,您如何来平衡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这两者的关系?
蒋洁敏:我们还是第一次在这里接受内地媒体的采访,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提的关于成品油的问题应该说非常敏感,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后仍继续高企,到昨天仍保持在109美元水平;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折算下来只有68-70美元,两者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我们都清楚,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尽管经营业绩很重要,但更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成品油的保障供应。现在我们正和相关兄弟企业一起尽最大努力保障国内供应。而当和业绩发生矛盾时,我们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努力和牺牲。
上海证券报:国际油价高涨导致国内成品油市场批零倒挂、企业炼油亏损,中石油在这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蒋洁敏:按照公司目前的经营结构,我们(炼油)的盈亏平衡点是66-67美元。也就是说,在国际油价67美元以上而国内油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油价每上涨1美元/桶,按全年下来全公司炼油量计算的损失就是32.4亿元人民币。此外,政府从2006年起开始征收特别收益金,企业在这方面的经营压力也比较大。
上海证券报:近日有传闻说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公司向国家要求减免成品油进口关税,这个消息确实吗?
蒋洁敏:我们并没有和兄弟企业联合起来向国家提要求,但中石油本身还是按照国家关于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和逐步与市场接轨的精神,提出了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请求。同时,我们也提出了希望减免成品油进口关税的申请。
上海证券报:您觉得接下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应形势会怎样?
蒋洁敏:目前,国内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在几个重点城市都出现了成品油短缺的现象。我们已经在尽最大努力进行资源调配,但资源是有限的,努力也会达到一定程度的,随着下一步部分炼厂进入检修,资源供应和冬季相比会有一定减少。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证供应。同时,也相信政府会根据宏观经济和市场情况作出调整。中石油去年实现净利1346亿元 每天赚3.68亿
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中国石油今日披露2007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1345.74亿元,较上年同期微降1.2%(按国际准则编制,净利润为1456.2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75元。
根据报告,2007年,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8350.37亿元,较2006年增长21.2%,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19.9%。
董事会建议派发2007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56859元(连同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0569元,2007 年度全年股息每股0.362549元),尚待提交于2008年5月15日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报告期内,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2238.76亿元,由于受石油特别收益金增加影响,同比2006年的2353.53亿元降低4.87%。但勘探与生产板块依然是公司最重要的盈利支柱。2007年,中国石油原油加工量再创历史新高。期内共加工原油8.24亿桶,比上年增加3860万桶,增长4.9%;生产汽油2202万吨,煤油202万吨,柴油4735万吨。同时,公司全年销售成品油8574万吨,其中零售量达到5482万吨,同比增长16.6%。
此外,记者从昨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获悉,中国石油去年上缴石油特别收益金445.8亿元,比上年289.1亿元增加156.7亿元,增长54.2%。
对于业务前景,中国石油表示将积极转变增长方式,继续突出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坚持把资源勘探放在首位。
http://www.ppzw.com/company/vip/trends.asp?id=41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