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公司裁员、中央台广告时断时续--爱多怎么了

公司裁员、中央台广告时断时续--爱多怎么了

作者:     转贴自:    点击数:5512


    告别“青春期”

  年轻的总裁胡志标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让爱多这辆开得飞快的车一如既往地开下去,要么踩一踩刹车,把速度放慢,该修的地方修一下,看清楚前面的路,然后再加足马力。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让企业接着原来的惯性高速发展,领导者可能忙于扩大规模,忽视了企业本身清醒的观察,往往是车子出了大毛病,驾驶者却无暇顾及,最终酿成大祸;如果主动地放慢速度,或者停下来检修一番,也许会给外界一个信号——这个企业怎么了?信号被放大扭曲,可能出现信任危机。   
  两害相权取其轻,胡志标终于选择了后者——宁可牺牲一些速度,也要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理顺各种关系,胡志标称之为“练内功,打基础”。为此,爱多采取一整套措施,其中包括精简过度膨胀的机构,暂时停掉在中央台的广告,放慢“多元化”的进程。
  民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过程基本上都是一个传奇故事,爱多的发展更像一个神话,即使在VCD这个成长速度连比尔·盖茨都赞叹不已的行业,爱多迅速崛起仍出人意料。
  1995年6月,胡志标筹集80万元资金,在中山市东升镇成立爱多公司。在此之前,这个从小就以组装半导体为乐的年轻人,从美国出版的电子杂志上发现了“数字压缩芯片”的技术,立刻意识到它的广阔前景。爱多成立,生产以此技术为核心的VCD机。
  起初,月产量不过千台;一年之后,产销量突破亿元;发展到第三年,爱多年产值接近15亿元,到了1998年,爱多规模已达到20亿元,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发展,说明爱多的营销战略空前成功,从阳光行动A计划、B计划到标王,从第一则悬念广告到成龙的“好功夫”,几乎是一气呵成。三年一剑,原始积累的完成,时间短得令人惊讶。
  与此同时,爱多公司总部的员工已经达到4000余人,由于公司实行代理制,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等销售人员还不在此列,急速的发展使爱多在管理上显得手忙脚乱,有一段时间,公司总部摆满了桌椅,看起来更像一个家具城,等着各路兵马到位。公司将管理层分成营销、生产、财务等几个大系统,每个系统都无法控制扩张的冲动,一个营销副总曾经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把爱多的营销系统建成核心成员800人、外围人员3000人的庞大网络。在公司架构上,横向扩张的同时,竖向的裂变也开始了,单以营销系统而言,就有副总、部长、课长、高级文员、文员5个层次,跟国家机关设置非常相似,在进入爱多办公区的通道上,有一幅公司组织图,图上部一级组织最多时达到29个,而且变化频繁,增撤随意,充满了“管理青春期”的浮躁气息。
  架子是死的,人是活的,由于责权利没有明晰化,常常出现决策时大家来管,落实时没人管的现象。就总裁而言,以前只用几个人,商量事情快刀斩乱麻,现在办公室门口等汇报的人排成了队,每天要开十几个会,总裁恨不得三头六臂,这才知道什么是分身乏术。
  管理学者认为,在利用短平快项目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企业从“轻轨快车”变成“庞大恐龙”,驾驭这个组织需要更具远见的决策系统和更有效的指挥系统,因为它面临的风险并未因体积庞大而减小,反倒增加了。
  胡志标观察了国内管理上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开始对爱多的管理层进行整合,主要是采用事业部的形式,方向是扁平化——公司总部不再设庞大的管理队伍,重心下移,每个事业部变成独立法人,老总直接向总裁负责,对下面则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这样总裁便从繁琐的管理程序中解放出来,精力集中于公司的战略制定。
  思路很清晰,整合手术进行得也颇为顺利——毕竟是民营企业,老板的权威关键时刻起了作用。但扩张的速度未放慢,相反这场改革正是以“多元化”    为契机的——一口气搞了六个子公司,以不同产品划分,爱多公司摇身一变为爱多集团。
  扩张似乎是一夜之间完成的,但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从一个几十人的小企业到现在产值近20亿元的规模,爱多面临着转型,这个过程绝不轻松,像国内许多新兴企业那样,它注定会有一个阵痛期。

    “多元化”的歧义

  深圳万科的老总王石对新兴企业有一番精彩论述,他总结出七大特点:一是企业初期规模很小;二是短期内急速膨胀;三是创业资金很少或没有;四是毛利率较高,找一个利润空间比较大的行业钻进去;五是初期发展战略不清晰;六是创业者没受过现代企业管理的训练,七是企业家的权威作用毋庸置疑。新兴企业创业之初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的问题,哪个行业有空子能赚钱,就干哪一行,很容易形成多元化局面。
  多元化导致高速增长,但近几年“多元化”的名声不是很好,许多著名的民营企业栽在里面,颇有“陷阱”之嫌。因此,有人猜测,是否“多元化”使爱多    “误入藕花深处”,身陷泥潭不能自拔?
  爱多总裁胡志标并不这么认为,他说:“1998下半年,爱多上了电话、音响、电视等几个产品,外界有人认为我们在搞多元化,乱铺摊子。其实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多元化’,相反却是‘专业化’,因为这几个产品相关度很高,其中数码彩电、音响与VCD都是数字科技在视听领域的衍生产品。这实际上叫产品多样化。所谓多元化行业跨度很大,比如你原来搞电脑的,又去搞保健品、房地产。相关产品的拓展是一种优势扩大战略。”
  爱多从打第一则悬念广告起,就在品牌营造上不惜血本,1996年以8000多万元拿下中央台电子标板第一块,1997年又以2·1亿元夺得标王,爱多知名度一飞冲天。这些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品牌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VCD的平均利润率不断降低,单一产品扛一个牌子不划算,品牌延伸成为必要。更加重要的是,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会形成系统风险,所谓“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规避风险,拓宽产品谱系是早晚的事。
  胡志标说:“去年6、7月份,大家都搞超级VCD,爱多也上了。由于种种原因,超级VCD上市的机会不好,加上一部电影从两碟变三碟,软件成本提高,软件商热情起不来,到了10月份,我判断这个产品走不远,开始收缩战线,撤了超级VCD的广告,准备为下一个产品积累资金。但电话的广告还要打,这里头有一个淡旺季的问题。”
  爱多搞产品多样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代理商,对于二级代理商,经常是一个产品吃不饱,他还要卖其他产品,爱多如果不能提供,那么他会卖别的牌子的。为了进一步稳定销售网络,降低销售成本,上新产品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
  在投资新产品的时候,爱多遇到很大困难,这也是绝大多数民营倍感头疼的,那就是资金。

    寻找一种机制

  爱多在四年的发展中,资金一直是紧张的,老感觉不够用。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企业自身的积累、上游供应商的支持、下游代理商的支持。三方构成利益同盟,资金经过一轮轮循环,企业获得成长。比如爱多创业的资本不足百万,全部用来打广告,先从代理商那里融资上千万元,生产时又得到供应商的支持,形成了价值三千万元的产品。1996年爱多进军中央台电子类5秒标板,大胆下注8000万元,当时企业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同样是代理商鼎力相助,北京一家经济类报纸得知此事,大大地赞扬了一番广东商人的胆略。
  像爱多这样同时与上游、下游保持良好的资金关系的企业是不多的,但同时也很无奈。企业规模小时,这些资金尚能应付,企业做大,资金流量需求更大,原来狭窄、薄弱的资金结构就显得捉襟见肘,在一些预期好的项目上供血不足,付出了相当大的机会成本,1992年8月,爱多对当时VCD市场进行周密分析,做出正确判断,认为大量吸纳关键元器件将会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计划实施一半便因为资金不足难以为继,反而使企业蒙受损失。1998年爱多看准了进军数字彩电的机会,再次由于资金问题丢失良机,而同时涉足数字彩电的海尔取得了相当成功。
  民营企业的融资一直存在障碍,他们在申请贷款、上市资格上被“打入另册    ”,已是公开的秘密。今年“两会”上,吴敬琏等一批经济学家和柳传志等一批民营企业家,都再三呼吁解除“成份歧视”,给民营中小企业自由的空间,但“    芝麻开门”尚待时日。
  由于正常融资渠道上的障碍,民营企业只能习惯于滚雪球式的自我积累,赚一点就投入,再赚再投入。但现代企业的资本的运作方式,已经从长期积累转为资本集中,通过资产重组,将资本快速集中于企业。这种资本积累方式的变化,需要民营企业的创业者重新面对,打开思维。
  胡志标关于“资本重组’的概念,是从李嘉诚、松下幸之助的故事获取启示的。李嘉诚在其家族控制的企业中,平均股份只有12%,而松下幸之助更低,1985年他持有松下集团的股份是2·8%,一个企业要做大,不一定是创业者个人在那里玩,吸纳社会资源非常重要,创业者本人不能绝对控股也不要紧,其实企业做大了,即使拥有较少的股份,拥有的财富绝对量也很大。
  想通这个道理,胡志标有了一个初步的“产权改革”计划,他准备将旗下的几个全资子公司分一部分产权出来,找一些投资者来买,有品牌,有技术和市场前景,不愁卖不出好价钱。每一个子公司拥有不同的股东和董事会,集团则主要是一个管理机构,每个公司向集团购买爱多品牌的使用权。
  有了这样一个制度框架,胡志标的思路进一步打开。他甚至愿意让渡15%的股份给每个子公司的经理层,这样以股权为纽带,大家的关系就法律化了,而且利益更加紧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胡志标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机制,能够解决企业凝聚力、激励与约束的问题,这种机制对于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是根本的东西。
  在中山富华大厦顶层那个旋转餐厅里,这位30岁的总裁被他的企业即将发生的改变攫住了,他神情激动,声音嘶哑,——接受采访之前,他刚刚同合作伙伴谈了整整五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