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品牌再传播的载体——天天侃牌(4)

品牌再传播的载体——天天侃牌(4)

作者:韦桂华    转贴自:全球品牌网    点击数:2288



在没有其他传媒出现前,人就是最好的传媒。
 
作为人类的零号媒体,消费者无疑是品牌再传播最好的载体。
 
即便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实现品牌消费的核心仍然是让品牌植根于消费者之心。
 
随着体验式营销的渗透,消费者不仅是使用者,也是设计者,消费者对品牌有着更深刻与更直观的认识。
 
消费者的这种体验之感,会如细菌一般在社会扩散,自发成为品牌传播的载体。
 
这种自发的传播,会左右社会大众的消费心态。
 
品牌要在最短时间内“征服”消费者,并且使消费者成为品牌再传播的载体,必须要突出三点:创意的表达、情感的链接以及控制的体验。
 
创意的表达,指品牌营销要能够以更新颖出奇的方式带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的观感,让好奇心驱动消费者自发产生兴趣对品牌进行体验。
 
情感的链接,则指营销所设置的情境与氛围能够迅速引起共鸣,使到消费者恍如置身于最熟悉的生活现实中,从而自发参与其中,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对接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
 
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消费者有了控制信息流的权力,他们更希望能够在获得更多的控制力——而这对于品牌来说,要成功征服消费者的心,就必须有意识地去释放消费者控制欲望,赋予其更多的控制权力。
 
无论新媒体增加多少,人都是品牌最好的传播载体。
 
2008年1月4日
 
北京晨报:宏基日前在北京宣布,已经同国际奥委会达成协议,成为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计算机设备的国际奥委会TOP合作伙伴。
 
根据协议,宏基将于2009年1月份到12月份开始实施自己为期四年的奥运TOP赞助商权利,接替2005年到2008年行使奥运TOP赞助商权利的联想集团。
 
作为Top赞助商,宏基将提供温哥华与伦敦奥运计算机设备、服务与技术人员,北美与欧洲是宏基近几年来的重点市场之一。尽管宏基方面并未透露此次赞助金额,但是预计按照每届奥运会TOP赞助费增长10%至20%左右的费用计算,宏基赞助费用在7000万美元到8000万美元之间。此前,联想集团为了获得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06都灵冬奥会的TOP赞助资格,付出了6500万美元的现金和设备以及服务。
 
2008年1月4日
 
在线国际商:1月4日,MG名爵“品牌溯源———英国行”活动最后一批“MG名爵品牌特使”产生。据悉,为了答谢活动开始前的购车用户,MG名爵也选取了10位购车的老用户成为“品牌特使”。连同新购车用户中选取的30名爵品牌特使,共有40人将奔赴英国,探寻MG名爵品牌发展之源。
 
从2007年12月10日开始,MG名爵全面启动“尊享礼遇”品牌推广系列活动。2007年12月10~31日期间购买MG7的车主,除可获得“MG名爵万里无忧卡”,享受优质实惠的车辆保养服务之外,更有机会成为MG名爵品牌特使中的一员参加“品牌溯源———英国行”,探寻英系车的发展之源和成长环境,游览英伦经典旅游景点。在此之前购车的用户也享受同等待遇,有机会成为MG名爵品牌特使。
 
MG名爵“品牌溯源———英国行”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消费者表现非常踊跃。他们都纷纷表示,不仅能买到自己的爱车,拥有尊贵的英伦汽车生活,还有机会前往大不列颠国考察观光,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7年1月4日
 
北京商报:通过蓝牙传送照片、交流手机铃声,这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蓝牙的零使用费特点使其得到了迅速推广,但如今这种局面可能将被打破。4日有消息传出,美国华盛顿研究学会已对诺基亚、三星、松下提起诉讼,原因在于这三大电子巨头使用的蓝牙无线技术侵犯了华盛顿大学的蓝牙技术专利权。
 
2007年1月4日
 
北京商报:销售上的淡季并不能阻止啤酒巨头们的收购欲望。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本土啤酒巨头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并购。华润雪花啤酒4日宣布,以25亿元代价将四川蓝剑啤酒收入囊中。
 
华润雪花此次收购的是蓝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股权,双方是在1月3日签订收购协议的。对于这场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收购,业内并不感到惊奇。早在2001年,身为西南啤酒老大的蓝剑就与华润开始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当年10月,华润雪花与蓝剑签订策略性合作协议,双方合资组成四川华润蓝剑啤酒有限公司,下属14家啤酒厂,蓝剑在合资公司内持股38%。在长达5年多的合作中,双方的合作并没有出现不快。
 
据了解,华润昨天收购的对象包括蓝剑在合资公司38%的股权以及蓝剑集团在贵州的一家全资子公司,该公司2005年的销售量约为4.1万千升,占有贵州省15%的市场份额。不过在此次收购中,华润对于蓝剑的非啤酒业务并不感兴趣。记者昨天了解到,在收购完成前蓝剑将进行重组,剥离所有非啤酒业务的相关资产。重组完成后蓝剑的资产将包括人民币1亿元现金、四川华润蓝剑38%的股权、贵州公司全部股本权益及“蓝剑”商标。
 
据了解,在交易完成后,华润雪花将持有四川华润蓝剑14家啤酒厂100%的股权,占有四川市场70%的市场份额,此外,收购完成后,华润在四川的销售网络同时还覆盖到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等周边省区。华润雪花总经理王群4日表示,2005年华润雪花在西南市场的占有率接近28%,收购蓝剑将会提高华润在西部及西南市场的整合效率。收购蓝剑也是华润雪花半年时间内的第五次收购。去年下半年至今,华润已先后收购了浙江银燕、安徽相王、山西月山以及内蒙古蒙原啤酒,斥资近6亿元。有分析认为,近年来国内啤酒消费持续增长,国内啤酒业还将经历一次大规模的整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因此扩张后的深耕细作成为关键。 
 

[NextPage]

2006年1月4日
 
经济参考报:借助于股价上涨和韩元对美元汇价的走高,4日韩国股市上三星电子公司的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三星因此也成为韩国第一家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由于看好公司盈利状况,当天韩国首尔股市上三星公司股票受到投资者追捧,其股价早盘就大涨4.5%,攀高至每股695000韩元的历史高点。
 
2006年1月4日
 
新华社:由日本东京三菱银行与日本联合银行合并组成的世界第一大银行———三菱东京联合银行4日正式开始营业。该银行的资产高达162万亿日元(约116日元合1美元)。东京三菱银行的控股公司——三菱东京金融控股集团和日本联合银行的控股公司——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已于去年10月1日合并为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这两大金融集团下属的证券公司和信托银行也于去年10月合并,而作为金融集团的核心———商业银行虽然曾计划在去年10月1日合并,但由于计算机结算系统等方面的统一和合并工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合并日期延迟到了今年1月1日。
 
2005年1月4日
 
南方日报:4日,伊利股份正式发布公告称,因涉嫌挪用公款罪,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于2004年12月30日对公司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董事郭顺喜、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张显著及证券代表李永平5人执行逮捕。
 
据了解,郑俊怀此前的身份为伊利股份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桂琴为副董事长兼首席知识运营官、张显著为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李永平为证券事务代表、郭顺喜任伊利股份董事兼八拜牛场的法人代表。五人于去年12月17日被内蒙古检察院刑事拘留。
 
据有关人士透露,从2000年至2001年郑俊怀等人未经董事会同意,先后挪用1590万元和1400万元分别给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和启元有限责任公司,并通过第一大股东金信转移巨额资金2.8亿元。另外4人均位居伊利要职,分管财务、会计、证券等工作,被视为郑俊怀的左膀右臂。事实上,伊利股份已于去年12月31日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逮捕通知书,而这2人的家属是在1月2日接到此消息的。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新闻发言人杨文明介绍,郑俊怀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许可,同意检察机关对其采取逮捕措施。
 
2004年1月4日
 
北京青年报:韩国检察官4日宣布,美国IT业巨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在韩国的分公司卷入一宗腐败案,目前已经有包括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48人因涉嫌行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而被起诉。这是韩国有史以来最大一宗涉及外资企业的公司腐败案。
 
汉城地方检察官办公室说,现在被捕和在押的共有12名嫌疑人,另外36人虽然没有被捕,但也已被提起指控。检察机关说,IBM韩国公司及其两个兄弟公司——LGIBM公司和Winsol公司的管理人员向韩国官员行贿,并与其他公司合谋,以确保获得政府方面价值660亿韩元(约合5500万美元)的合同。
 
LGIBM公司是IBM韩国公司与韩国电子业巨头LG电子公司的合资企业,从事个人计算机制造业务,而Winsol公司则是IBM服务器在韩国的主要经销商。目前已被逮捕者中包括IBM韩国公司现年48岁的执行董事章庆许,他被控收受3.4亿韩元的贿赂,在2001年至2003年间的一系列政府公开招标中,通过事先安排,帮助Winsol公司赢得多份订单,总价值430亿韩元(约合3580万美元)。其中,在2001年,IBM韩国公司和LGIBM公司通过向政府官员以及其他参加竞标的公司提供回扣,帮助Winsol公司获得为韩国信息通讯部提供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合同,金额达26亿韩元(约合210万美元)。
 
IBM从1967年起就在韩国投资,是在韩投资的跨国公司中经营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去年还被评为最受尊敬的外国公司。IBM韩国公司是IBM在韩国的全资子公司,共有2500名员工,2001年销售额为8550亿韩元(约合7.35亿美元)。该公司1967年为韩国企划预算处安装了韩国的第一台电脑,曾获得过一系列韩国政府颁发的奖项。
 
 

 http://blog.ppzw.com/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