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谁侵犯了Facebook用户隐私

谁侵犯了Facebook用户隐私

作者:     转贴自:赛迪网    点击数:985


  北京时间11月18日《新闻周刊》文章指出,Facebook公司说,它是为了安插相关性更强的广告而对用户的数据进行筛选;但是用户们声称Facebook公司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Greg Benedetto相信“顾客是上帝”的古话。十几岁的他已经在加拿大HMV工作了两年的时间,期间他学会了如何向人们推销产品。 他说:“客户如果得到很好地对待,就不会说些什么,但是如果得到不好地对待,就会告诉其他人那家店的服务很差。”如果Facebook新做的针对性广告失控的话,他就打算那么做。他已经邀请了他在Facebook上的562位好友联合起来。 不要让Facebook用广告侵犯你的社交生活。

  Facebook在本周早些时候宣布它将允许广告客户利用其3060万用户的档案资料并根据用户们的爱好去有的放矢地发送广告。例如,在新的社交广告计划中,所有被列在对旅游感兴趣的人的清单上的用户都将接到廉价酒店的广告。 Facebook广告项目经理Leah Pearlman在公司博客上说,与商业公司们打交道和购物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Pearlman说,新系统将为用户们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广告。

  但是Benedetto对于Facebook将用户个人信息提供给广告客户的做法非常反感。他说:“我知道这只是这一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公司们想知道他们可以向一位22岁的多伦多人出售些什么商品,这位多伦多人阅读些什么书籍,听些什么音乐。Google广告就没有很强的侵犯性,因为它们总在不停更换。 但是如果利用我的身份证或者我朋友的身份证去硬推销一款产品时,那就越线了。”

  Facebook坚持说它不会将个人信息卖给商家。它要做的只是搜集用户的社交行为信息,其实就是编辑用户在他们所访问的其他网站上的信息。 然后网站就可以将具有特定社交行为的用户的资料出售给商家。Facebook公司高管拒绝发表评论,他们让我们去读读其社交广告计划中的常见问答。

  尽管网站声称它不会将用户个人信息出售给商家,但是象Stand Up!那样的用户组织 仍然比较担心。 该组织中的一位担心隐私受到侵犯的用户在给《新闻周刊》发出的一则Facebook消息中说:“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如果它变得太具有骚扰性的话,我会离开Facebook。”Benedetto也说如果广告变得太具侵犯性的话,他会终止他的帐号。

  Jupiter Research公司的社群网分析师Emily Riley预计因为社交广告计划而离开Facebook网站的用户数量将不会很多。 Riley说:“Facebook应该重视用户可能离开Facebook的原因。然而,这是一个广告支持的网站,因此如果一小部分用户选择离开的话,Facebook也许必须在这方面作出些牺牲。”

  Facebook以前也曾经面临过用户停止使用的威胁。之前曾经有传闻称Facebook将把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向所有人公开,随后用户们就发起成立了一个名为“如果变得公开,我将离开Facebook”的组织。 网站在去年秋季开始向专业人士和学术网络之外的用户开放。那个用户组织仍然有28位成员,他们都拥有有效档案。

  Facebook在去年9月初首次推出News Feed应用时也遇到过类似事件。 当时用户们组织了一个名为“学生们反对Facebook News Feed”的组织,成员人数达到24万多人,还有一个名为“Facebook News Feed去死”的组织的成员人数也达到了1719人。但是许多Facebook用户已经开始接受News Feed。

  Facebook将在其新社交广告计划中使用News Feed。Pearlman在其博客中写到:“社交广告计划将你的朋友在网站上的行为信息提供给广告商。 这些行为信息也许是那种象‘Leah现在是Offspring的歌迷了’(如果我将Offspring加入我的音乐档案的话。)或者‘Justin写了一篇关于Sushi Hut的评论’(如果Justin在Sushi Hut的网页上写评论的话。)之类的东西。 这些行为就会跟Offspring或者Sushi Hut的广告联系在一起。”

  Gingrasso在其档案中的兴趣爱好一栏中填入了“骑自行车”,当被问到他是否会回应圣保罗自行车商店在Facebook网站上发布的针对性广告时,Gingrasso说他会有兴趣去获得那些信息。 Blake Lichty也持有相同意见。 他说:“如果你在Facebook上浏览朋友在度假时拍的照片,突然接到一个Cabo度假的广告,那么人们或许会点击进去看看,仅此而已。”

  Lichty的结论是,Facebook网站是免费的,没有人强迫你去成为它的用户。你随时可以选择删除你的档案。

   

http://www.ppzw.com/ppz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