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披露完毕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黑电与白电厂商继续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一边厢国内彩电、手机生产厂商业绩平平,一边厢空调等白电生产厂商盈利能力强劲。
在跻身国内空调业龙头后,美的电器(000527)从去年底开始进入冰洗行业,拟进一步扩大冰洗产能,并进军滚筒洗衣机、商用空调等高端市场。公司的目标是,到2010年成为白色家电上市公司旗舰,家用空调、空调压缩机名列全球前三强,商业空调、冰箱、洗衣机做到全球前五位。届时,美的电器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白电厂商之一,美的集团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
高盛依然“痴情”
与高盛失之交臂,可谓是美的电器国际化进程中的一次挫折。尽管如此,QFII依然对公司有着浓厚兴趣。截至9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德意志银行等七家QFII扎堆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之中,所有QFII合计持有美的电器股份达到总股本的16.36%。
值得关注的是,高盛仍然持有美的电器1077.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18%,在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位居第九位。之前市场普遍认为,美的电器向高盛定向增发被否,主要是因为增发价与公司当前二级市场股价差距过大。而按照相关规定,公司在六个月内将不得再次进行定向增发。
此时,高盛仍然位居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是否依然对美的电器“痴心不改”?公司方面表示,目前高盛持有的流通股份是通过QFII席位在二级市场买入的,而此前拟定向增发的是高盛专门成立的投资公司,并不是一回事。
美的电器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方洪波表示:“QFII集中持有美的电器股份,其实是对整个中国家电行业的看好。如果只是一、两家QFII看好,可能说明不了问题,但是在竞争如此充分的家电行业中,QFII不约而同选择美的,这说明大家对美的竞争力的一致认同以及对未来的预期非常看好。”
一位去过美的电器调研的研究员认为,尽管与高盛分手,但是美的电器的成长性以及整个白电行业景气度依然为机构所看好,这也是QFII扎堆的主要原因。
这可以从公司的业绩上得到佐证。美的电器已形成了覆盖华南、华东、华中的战略布局。空调压缩机年产能达到1200万台,是全国最大的空调压缩机供应商,家用空调年产能1300万台,中央空调销售额30亿元,洗衣机年产能200万台,冰箱年产能220万台。公司日前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3.94亿元,较2006年同期的6.52亿元增长113.80%,预计2007年度净利润将大幅增长100%-150%。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家电行业以来,美的一直高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60%;9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50%;进入21世纪以来,美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5%。自1993年上市以来,美的电器连续15年盈利,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净利润31亿元,现金分红达12.4亿元。
并购整合提速
今年初,美的电器在百慕大注册成立了一家离岸公司Titoni Investments Development Ltd,该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斥资10362万元购买小天鹅B(200418)1800万股股份,成为后者的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有市场人士揣测,美的电器有意收购小天鹅,趁机扩大洗衣机市场占有率。
方洪波对此表示,“我们当时是以收购方式进入冰洗产业的,通过三年时间,我们基本建立了冰洗的发展平台——产、研、销等所有的前台我们都建立了。接下来,我们就是如何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发展。”
国泰君安研究员王稹认为,管理改善、盈利恢复后小天鹅的最终归属尚难确定,但是,从国内洗衣机产业竞争格局来看,美的绝对是有力竞争者之一。而美的洗衣机产能的扩张与可能收购的小天鹅并不矛盾,大规模扩产反而有可能是谈判筹码。
“美的电器熟悉白色家电采购、制造、销售环节,相比一般的投资者,更能发现相关上市公司的潜在价值,只要美的的股权投资集中在白色家电制造环节的上市公司,收益应显著大于风险。”
至于与华凌集团(0382.HK)的资产整合,方洪波表示,“美的集团已经有过消除同业竞争的承诺,目前正在积极工作,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解决这一问题。”
华凌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原为华南地区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家电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空调、冰箱的生产与销售。目前华凌集团的空调产能为150万台,冰箱产能为300万台。2004年12月22日,美的集团通过其下属企业美的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了Able Profit Investment Limited 持有的华凌集团42.36%的股份,取得了对华凌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控制权,由于其业务与美的业务相似,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同业竞争。
美的电器董秘李飞德告诉记者,“与华凌的资产整合将争取在今年内解决,但由于事关香港和内地的两家上市公司,牵涉到两套不同的准则,衔接起来很难,具体操作的时候有着相当大的难度。”
行业研究员认为,美的集团整合华凌资产的目标非常明确,如果华凌产能整合进美的电器,将进一步增强美的电器在冰洗产业的实力。
国泰君安研究员王稹认为,此前美的集团架构调整与销售环节变革可以看作是集团资产整合的前奏曲。理顺制造产业的管理架构,便于实施激励与提高效率,而后才好明确如何资产整合方案。转让易方达基金公司股权、持有小天鹅1800万股可以看作资本运作的提示性信号,后期可能还会有类似运作。
培育冰洗盈利增长点
2006年,美的电器受让荣事达冰箱洗衣机资产,正式进入冰洗行业。作为冰洗行业的后来者,公司采取梯度战略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美的电器的设想是:空调完善产业链,大、中、小型空调都要发展;冰箱紧紧跟上;在冰箱跟上的同时,洗衣机打基础,当冰箱达到产业前两位规模的时候,洗衣机就开始发力。
“我们冰洗产业发展的整体目标是,到2010年冰箱达到1000万台的规模,洗衣机达到800万台的规模,均进入行业前两位。”方洪波告诉记者。
方洪波介绍,由于美的电器冰洗产业本身规模尚小,并且整个行业处于变动期,公司必须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迅速壮大规模。在现阶段,冰箱是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增长;洗衣机则是以规模和市场份额为导向,在有效成长中实现盈利。
平安证券研究员邵青认为,美的电器发展冰洗产业的战略非常清晰,冰箱将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保持盈利,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洗衣机则主要是以扩大规模为主,业务上将在双筒、全自动洗衣机的基础上增加滚筒洗衣机,顺利投产后将成为公司又一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年年底,预计公司的冰箱产能将达到300万台,洗衣机工业园建成后,产能规模也将达到450万台,在满足现有的双桶、全自动的产能需求之外,公司还将建设一条滚筒洗衣机生产线,到明年,公司的滚筒洗衣机将实现批量生产。
[NextPage]
“整个白电产业,技术含量最高的可能是滚筒洗衣机。”方洪波说:“我们现在采取两条腿走路来发展滚筒洗衣机,一方面自己积蓄力量,坚持企业自主创新,今年我们自主研发的滚筒洗衣机将会上市;其次,是利用和外资品牌的合作,学习借鉴其先进技术。”作为冰洗行业的高端产品,滚筒洗衣机市场目前还主要是外资品牌占据优势,产品毛利率一般都在40%左右。
李飞德十分看好冰洗产业的前景,“整个大家电中,冰洗是中国制造所占份额最低的产品,大概在30%左右,可资对比的是,国内制造的空调占到全球的70%-80%,冰洗产业的替代空间非常大。”
发力商用空调市场
目前 ,美的电器也享受到了空调产能转移所带来的好处。以往国内空调生产企业有着比较明显的淡旺季之分,11月到次年5月是厂家生产旺季,其余时间则属于生产淡季,但对于美的电器而言,目前并不分淡旺季。“从2005年开始,我们全年的生产就安排的十分充足,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得满足国外的OEM订单。”空调生产车间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空调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进行生产线改造,将以往100多米长的生产流水线拆分成几条短流水线,这是生产部门正在实施的柔性生产。“传统的长生产线比较适合品种单一的大批量生产,但随着出口订单的增加,空调的品种、规格都比内销市场复杂的多,各国的消费者也有着不同的爱好和消费习惯,而这种精益生产方式正好可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
商用空调属于空调领域的高端产品,大型工业及商业用中央空调一直被美国厂商所占据,小型中央空调则是日本厂商的强项,但如今,国内龙头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并在奥运场馆等重要设施获得订单。
方洪波说:“目前在中国大型商用空调领域,我们的规模居于行业第三位,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两三年之内跻身行业前两位。未来的盈利水平、利润贡献将随着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上升而逐步体现出来。”
公司方面介绍,商用空调涵盖的范围包括了大型中央空调,不仅现有的市场容量非常大,而且增长潜力惊人。从国际市场来看,2006年全球前4名商用空调生产商的收入超过300亿美元,国内的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增大;其次,商用空调的收益水平高,毛利率超过30%。
从美的电器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其商用空调毛利率为30.77%,比家用空调高15.11个百分点,保持了超过50%的高速增长,营业收入规模达到14亿元。
银河证券研究员朱力军认为,在国内商用空调市场,目前美的电器虽然排在两家外资品牌之后,但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公司通过与重庆通用进行合资合作从而拥有了离心式压缩机的核心技术,在水机和离心机的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朱力军预计,美的电器商用空调业务2007年全年将同比上涨70%以上,未来3年保持45%的增长率。
美的电器对商用空调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方洪波表示:“商用空调是公司今后发展的重点业务,今年销售规模在三四十亿元,未来几年,对公司的盈利贡献将越来越大。”
美的与东芝的合资公司——美芝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空调压缩机厂商,年产能1200万台,美的电器计划该公司在2010年做到全球第一名。美芝公司生产旋转式压缩机,主要应用于3匹及其以下的家用空调,除了个别主要竞争对手,国内其他空调厂家基本上都从该公司采购压缩机。
业内人士认为,商用空调市场此前一直为国外空调巨头所垄断,国内企业进入这个产业还有着相当的壁垒,必须面对技术、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挑战。美芝公司主要生产家用空调压缩机,商用空调压缩机还无法生产。目前,美的商用空调的压缩机主要依靠外部采购,多是国外厂家的产品。在冷水机组中,螺杆机所使用的压缩机主要从中国台湾厂商采购。
此外,在销售渠道上,商用空调的销售模式完全不同于家用空调和冰洗产品,它属于大型装备行业,更多的是通过工程总承包商来具体运作。以往的销售模式无法复制到商用空调上,这对于美的电器而言,也是新的挑战。
记者观察
另眼看美的
国庆节期间,一位在广东某上市公司担任要职的朋友突然打电话告诉记者,他已经辞职去美的电器工作了,新职位比原先低了很多,是一个普通职员。惊愕之余问其缘由,他简单地答道,这里机制好,今后上升空间大。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在两年前,另一位朋友从美的电器离职两年后,重新又回到了美的,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转了一圈,还是美的好!”
地处广东省佛山市北滘镇的美的电器,虽偏居一隅却像一个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各路人马趋之若骛。美的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形成了一套高效运行的人才选拔机制,只要有能力就会很快被发现并委以重任。
现年40岁的公司总经理方洪波是家电行业中有名的少帅,29岁即升任美的空调国内营销部总经理,被外界戏称为坐直升飞机上来的老总。但在美的,这种老总却举不胜举:张河川(美的日用家电集团总裁)、周正芳(电扇事业部总经理)、黄健(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来(家用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等等,他们在美的有着共同的经历,20多岁加入美的,30岁上下便担任事业部一把手,麾下产品每年创造着数十亿、上百亿的营收。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高效的管理,最核心的体现之一在于对人才的吸引力。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就是想表明经过几十年的磨练,作为国内制造企业的优秀代表美的电器,拥有一套优质高效的管理机制。而这套高效管理机制又根源于美的电器的清晰的产权结构。
遍观与美的电器在同一梯队的海尔、长虹、TCL、海信、格力等国内上市的家电巨头,作为唯一的民营企业,美的电器虽显得十分孤单,但前景无疑较为广阔。
不可否认,很多国有控股的大型家电企业同样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但更不可否认的是进一步的产权制度变革成为悬在这些国有控股企业头上的一柄利剑,而很多企业正是令人万分遗憾地倒在了这柄利剑之下。
2001年成功进行的MBO,让美的电器摘掉了悬在头顶上的利剑。也正因为如此,美的电器成为众多投资客的香饽饽!
“美的电器拥有15年的行业经验和积累,连续15年盈利;主要产品在各自领域中或是中国第一、或是世界前三,符合‘数一数二原则’;产权清晰;拥有优秀、稳定的经理人团队。”此前准备入股美的电器的高盛集团如是评价。
对美的看好的还不止高盛一家,据美的最新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美的电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QFII占据了七席,合计持股占流通盘的19.39%。而更令人吃惊的是,按照第三季报公告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资料显示,国内A股家电类上市公司中QFII只出现在美的电器上,其余的一家也没有。
[NextPage]
境外投资机构对美的电器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而问及原因,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QFII研究人员认为,美的电器和其它家电企业最大的不同是没有什么让人担心的投资硬伤,从各个方面已经具备了成为世界巨头的潜力。美的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在现有的运行机制下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对美的电器的投资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更是对中国制造的战略投资。
看好美的,除了内因之外,整体行业环境也支持着美的电器进入一个质变的过程。经过前几年的无序竞争,中国家电企业已初步完成了行业整合,形成了寡头竞争时代。伴随着这个时代的来临,各个家电企业也摈弃了以往只求市场占有率,不求利润率的做法。家电企业普遍要求一个合理的利润率,这从客观上优化了整体行业环境,非常有利于家电行业的长远发展。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中国的改革开放转眼之间已经将近30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制造的产品业已行销全球。很遗憾的是,截至目前,中国真正能够称得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企业少之又少。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大浪淘沙,中国制造目前正经历着一个由量到质的飞跃,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类似于日本的索尼、松下或者韩国三星之类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家电制造巨头,最终会在中国多起来。美的电器能否在将来名列其中,非常值得期待。
根据美的集团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美的集团将实现1000个亿的销售收入,50亿元的净利润和50亿美元的出口。“我从来没有说过1000亿对美的意味着什么。美的的1000亿是实实在在的,它意味着美的将进入世界500强,意味着美的要进入白色家电亚洲前两名、世界前五名。别人要用几代人、上百年才能做到,我们是一代人、几十年就完成了。”美的的老板何享健豪情万丈。
老总对话
美的电器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方洪波
两条线上作战
美的电器进入冰洗行业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公司能否复制自身在空调产业的成功?美的电器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方洪波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将采取梯度战略来发展白色家电,争取在2010年使冰箱、洗衣机进入国内前两名。但就目前国内冰洗行业外资品牌强势、国产品牌分散的竞争格局而言,美的电器必须同时在两条线上作战——抢占外资品牌占据的高端市场,并从众多国产品牌中脱颖而出。
记者:冰箱、洗衣机是公司新进入的行业,公司在发展冰洗产业上有什么计划?
方洪波:过去我们的业务主要是空调和压缩机,家用空调目前是国内第二位,空调压缩机是国内第一位。目前公司的定位也很清楚,就是要打造成白色大家电的上市公司旗舰。下一步我们的重点是冰箱,洗衣机可能要慢一点。我们首先要解决冰箱的问题,洗衣机现在主要是打基础,从产品结构、市场布局、投资扩能、队伍建设以及对这个行业的理解等方面入手。
我们的设想是执行“梯度”策略:空调完善产业链,大、中、小型空调都要发展;冰箱紧紧跟上;在冰箱跟上的同时,洗衣机打基础。当冰箱达到产业前两位规模的时候,洗衣机就开始发力。我们洗衣机的目标也是要在国内做到前两位。整体目标是在2010年,冰箱、洗衣机都能在国内前两位之列。
记者:但目前国内冰洗高端市场还主要是外资品牌所占据,美的电器怎样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
方洪波: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就像空调,多年以前,高端空调产品都是外资品牌,但是现在国内品牌在市场上开始有了一席之地,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相信冰箱也是,工作我们目前正在做,比如说我们正在开发对开门冰箱,过去一直都是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企业几乎没有。
未来白色家电行业技术越来越成熟,不像彩电等行业经常有一些革命性的突破,并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挑战。白色家电核心技术基本很成熟,不会发生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所以,在白色家电领域中国企业会越来越有竞争力,加上中国越来越有掌握技术、消化技术的能力。比如说变频空调,中国企业真正掌握的不多。我们通过从外面引进,少走了一些弯路,尽管还不能说是完全掌握,但是随着发展,不断摸索,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以后,也就会占有这个高端市场。
记者:公司在冰洗领域的战略目标设定的比较高,今后是靠自主积累,还是会考虑一些对外的并购?
方洪波:我们是以并购方式切入冰箱和洗衣机产业的,而目前的发展是以自我积累为主。并购主要是为了缩短进入时间、获得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通过这三年不懈努力的经营管理,我们基本建立了冰洗的发展平台——产、研、销等所有的平台我们都建立了。接下来,我们就是如何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扩能、发展。从全球经验来看,自主积累和对外并购是产业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关键在于不同情况下对公司战略目标达成的支持程度会有差异。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一味的排斥或者局限于某一种具体方式。
记者: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公司在商用空调方面有什么计划?
方洪波:我们进入商用空调也就七年时间,从无到有,从“一张白纸”到现在一年接近40亿元的销售收入。规模可能仅相当于家用空调的几分之一,但盈利的贡献已经基本和家用空调持平,贡献已经很大。我相信,未来再需要五年的时间,商用空调对于上市公司盈利的贡献会越来越大,并且这个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记者:大家过去都认为白电厂商出口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内市场又存在价格战的问题,但现在市场表现让人吃惊——出口价量齐增,国内市场价格战也很少,白色家电厂商的盈利能力明显增强,您如何看待这个转变?
方洪波:因为整体大环境变化了。家电行业是完全竞争、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民营企业居多,有些即使不是民营企业,也基本是上市公司,对盈利、整体性经营的要求较高,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理性。
这两年,已经很少出现三、五年前那种价格大战等恶性行为。由于这种理性的变化,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应该说进入了一个相对寡头竞争的局面。从经济学上来说,一旦形成了相对寡头竞争,会有比较好的获利局面。正如你刚才所讲,出口方面,可以把人民币升值压力转移给客户,国内市场又具备一定的定价权,所以,这两年白色家电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比过去有明显提高。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