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过去靠制造效率、流汗赚钱,未来能否从“制造”转变为“创造”,靠品牌提升价值?正在此间召开的“二00七台湾品牌论坛”上,五百余名岛内产官学界人士对这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
对与会者来说,一个共识在于:目前台湾经济再次面临转型,打造台湾品牌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今后岛内经济发展。台湾“行政院”院长张俊雄今天在此次论坛致词时指出,随着更多开发中国家和地区加入代工,使得代工的利润越来越薄,而依靠代工的制造业也纷纷外移至劳动力更加便宜的地区。面对快速变化的国际分工,唯有“品牌”才会让产品更有价值,这也是台湾跳脱代工苦径,摆脱小市场,跨进大市场的契机。
惠普全球副总裁杨人捷见证了台湾经济产业二十多年的发展脉络。他称,过去台湾制造的多种科技产品、日用品、消费品成功销售到世界各地,打响了台湾的名号。但囿于产品品质管理不严,也给人粗制滥造的印象。如今,台湾企业向品牌战略转型,“台湾品牌”应该不只是品质保证,更要具有高科技、高价值的象征。
与杨人捷看法相印证的是,今年上榜的前二十大“台湾品牌”,仅有康师傅、正新橡胶等六家传统产业,其余皆为科技产业。而前四名华硕、趋势、宏碁、宏达电等今年品牌价值都分别超过十亿美元,可望成为入主世界百大品牌的有力竞争者。
据悉,从二00六年起,台湾开始推动“品牌台湾发展计划书”,规划斥资新台币十六亿元、用七年时间,推动成立品牌创投基金、完善品牌发展环境、人才供给与培训、建立品牌监价制度、建构品牌辅导与资讯平台及提升台湾产品与国际形象等六项工作。期许在二0一二年,至少将一个台湾品牌推上全球百大品牌行列。
“但是品牌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台湾明基电通副董事长王文灿认为,“台湾发展国际品牌的劣势在于缺乏人才,培养国际行销、管理、沟通人才,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王文灿表示,这些年中国大陆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人才辈出,值得岛内企业关注。台湾虽然有深厚的制造、设计基础,但因为市场小、缺乏大量人才,国际行销管理体系未能形成,这些已经成为台湾企业面临全球化的最大挑战。
一位曾在台湾工研院担任产业分析师的业界专家称,“市场决定一切,台湾品牌的创建离不开中国大陆。”他认为,不少岛内中小企业布局大陆并取得骄人业绩就是明证。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透露,现在台湾对半导体、封测和面板、塑化等产业还有“西进”投资限制,这些都是需要大型设备的产业,业者“偷跑”尚有困难,但长期以往对台湾发展并不有利。政府必须营造良好环境,因应全球化趋势以及布局大陆是不少业者市场需求的现实。
为期三天的“二00七台湾品牌论坛”以科技、生活、新兴为三项主要内容,台湾前二十大品牌企业应邀介绍成功经验并与全球知名国际品牌企业高阶主管对话。
中国品牌总网 |